明刑
- 拼音míng xíng
- 注音ㄇ一ㄥˊ ㄒ一ㄥ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明刑[ míng xíng ]
⒈ ?明確的法令。指把犯人所犯罪狀寫在板上,置于其背以示懲罰。指嚴(yán)明刑罰。謂以刑法曉喻民眾。嚴(yán)明的刑罰。
引證解釋
⒈ ?明確的法令。
引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罔敷求先王,克共明刑?!?br />毛 傳:“刑,法也?!?br />《后漢書·阜陵質(zhì)王延傳》:“經(jīng)有正義,律有明刑。”
⒉ ?指把犯人所犯罪狀寫在板上,置于其背以示懲罰。
引《周禮·地官·司救》:“三罰而士加明刑?!?br />鄭玄 注:“加明刑者,去其冠飾,而書其衺惡之狀,著之背也?!?/span>
⒊ ?嚴(yán)明的刑罰。
引《荀子·議兵》:“雕雕焉縣貴爵重賞於其前,縣明刑大辱於其后,雖欲無化,能乎哉?”
唐 白居易 《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請用子蔭贖罪甲怒不許判》:“旋觀怨偶,遽抵明刑。”
⒋ ?指嚴(yán)明刑罰。
引宋 李綱 《謝落職依舊宮祠居住表》:“輔相失職,宜即明刑。天地有容,祗從薄責(zé)?!?/span>
⒌ ?謂以刑法曉喻民眾。
引《南史·宋紀(jì)上·武帝》:“阜財(cái)利用,繁殖黎元,編戶歲滋,疆宇日啟,導(dǎo)德明刑,四境有截?!?/span>
國語辭典
明刑[ míng xíng ]
⒈ ?古代一種刑罰。將犯人去其冠飾,書其罪狀于背。
引《周禮·地官·司救》:「三罰,而士加明刑,恥諸嘉石,役諸司空?!?/span>
⒉ ?明確的法令。
引《后漢書·卷四二·光武十王傳·阜陵質(zhì)王延傳》:「經(jīng)有正義,律有明刑?!?/span>
明刑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刑 | xíng | 刂 | 6畫 | 基本字義 刑 xíng(ㄒ一ㄥˊ) ⒈ ?對犯罪的處罰:刑罰。刑法。刑律。刑事。執(zhí)刑。服刑。 ⒉ ?特指對犯人的體罰:刑訊。受刑。刑具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punishment、torture 造字法 形聲:從刂、開聲 English punishment, penalty; law |
明 | míng | 日 | 8畫 | 基本字義 明 míng(ㄇ一ㄥˊ) ⒈ ?亮,與“暗”相對:明亮。明媚。明凈。明鑒(a.明鏡;b.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;c.明察)。明滅。明眸。明艷。明星。明珠暗投(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(tuán)伙,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)。 ⒉ ?清楚:明白。明顯。明晰。明了。明確。明朗。 ⒊ ?懂得,了解:明哲保身。不明事理。深明大義。 ⒋ ?公開,不隱蔽:明說。明講。明處。 ⒌ ?能夠看清事物:明察秋毫。耳聰目明。眼明手快。 ⒍ |
明刑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明刑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