牯犀
- 拼音gǔ xī
- 注音ㄍㄨˇ ㄒ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牯犀[ gǔ xī ]
⒈ ?古代嶺南所產(chǎn)的一種犀牛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 嶺 南所產(chǎn)的一種犀牛。
引唐 劉恂 《嶺表錄異》卷中:“嶺 表所產(chǎn)犀牛,大約似牛而豬頭,腳似象,蹄有三甲,首有二角……牯犀亦有二角,皆為毛犀,俱有粟文,堪為腰帶。”
牯犀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犀 | xī | 牛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犀 xī(ㄒ一) ⒈ ?哺乳動(dòng)物,形狀略像牛,皮粗而厚,多皺紋。角生在鼻上,產(chǎn)于印度一帶的只生一只角,產(chǎn)于非洲的有兩只角,可做器物,亦可入藥(通稱“犀?!保合恰O?。犀照。靈犀。 ⒉ ?堅(jiān)固:犀舟(堅(jiān)固的船)。犀利(銳利;鋒利)。 異體字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rhinoceros; sharp, well-tempered |
牯 | gǔ | 牜 | 9畫 | 基本字義 牯 gǔ(ㄍㄨˇ) ⒈ ?母牛;亦指鬮割后的公牛;亦泛指牛。 English cow; bull; ox |
牯犀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牯犀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