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騭
- 拼音yīn zhì
- 注音一ㄣ ㄓˋ
- 繁體陰騭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陰騭[ yīn zhì ]
⒈ ?原指上蒼默默地使安定下民,轉指陰德。
英good deed to the doer's credit in the nether world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陰隲”。
⒉ ?默默地使安定。
引《書·洪范》:“惟天陰騭下民?!?br />孔 傳:“騭,定也。天不言,而默定下民,是助合其居,使有常生之資。”
唐 楊炯 《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文王 以業(yè)重三分,昭事上帝; 武王 以功成八百,陰騭下民?!?/span>
⒊ ?猶陰德。參見“陰德”。
引宋 梅堯臣 《歐陽郡太君挽歌》之二:“暮年終饗福,陰騭不應欺。”
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三》:“吾辛苦積得小陰騭,當有一孫登第?!?br />《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“鳳姐 笑道:‘我們爺兒們不相干,他怎么常常的説我該積陰隲、遲了就短命呢?’”
⒋ ?冥冥之中。
引唐 皎然 《同薛員外誼喜雨詩兼上楊使君》:“乃知陰隲數(shù),制在造化情?!?/span>
國語辭典
陰騭[ yīn zhì ]
⒈ ?語出為默定的意思。后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。
引《書經(jīng)·洪范》:「惟天陰騭下民,相協(xié)厥居。」
《喻世明言·卷二九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「只因柳宣教不行陰騭,折了女兒,此乃一報還一報,天理昭然?!?br />《儒林外史·第三六回》:「陰騭就像耳朵里響,只是自己曉得,別人不曉得。而今這事,老伯已是知道了,那里還是陰德?」
陰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騭 | zhì | 馬 | 12畫 | 基本字義 騭(騭) zhì(ㄓˋ) ⒈ ?排定:評騭高低。 ⒉ ?雄馬。 異體字 騭 隲 造字法 形聲:從馬、陟聲 English stallion; promote |
陰 | yīn | 阝 | 6畫 | 基本字義 陰(陰) yīn(一ㄣ) ⒈ ?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諸一,與“陽”相對:陰陽。一陰一陽謂之道。陰差陽錯。陰盛陽衰。陰虛生熱。圖形:?(U+268B)。 ⒉ ?指“月亮”:太陰(月亮)。陰歷。 ⒊ ?帶負電的:陰電。陰極。陰離子。 ⒋ ?云層較厚,遮住陽光:陰沉。陰雨。陰郁(亦指憂郁,不開朗)。陰霾。 ⒌ ?不見陽光,亦指不見陽光的地方:陰面。陰干( gān )。陰涼,陰影。山陰(山的北面,水的南面)。碑 |
陰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陰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