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徼
- 拼音yóu jiǎo
- 注音一ㄡˊ ㄐ一ㄠˇ
- 繁體遊徼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游徼[ yóu jiǎo ]
⒈ ?秦漢時鄉(xiāng)官名。負責巡查盜賊。秦置,漢至南北朝多沿置,后廢。
⒉ ?巡游。
引證解釋
⒈ ?秦 漢 時鄉(xiāng)官名。負責巡查盜賊。 秦 置, 漢 至 南北朝 多沿置,后廢。
引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十亭一鄉(xiāng),鄉(xiāng)有三老,有秩、嗇夫,游徼……游徼徼循禁賊盜。”
《東觀漢記·鄭均傳》:“兄 仲 為縣游徼,頗受禮遺, 均 數諫止?!?br />清 惲敬 《三代因革論七》:“漢 曰三老,曰嗇夫,曰游徼,皆賜爵同于鄉(xiāng)遂之官。”
⒉ ?巡游。
引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度宗咸淳十年》:“無事則泛舟長 淮,往來游徼;有事則東西齊奮,戰(zhàn)守并用。”
《明史·常遇春傳》:“漢 軍出 江 游徼, 遇春 擊之,皆反走,乘勝取 江州?!?/span>
⒊ ?指游擊的小部隊。徼,通“邀”,截擊。
引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一:“更選精鋭為游徼,乘間掠零騎,擾耕牧,更番疊出,以俟窾會?!?br />1. 古代鄉(xiāng)官。 秦 始置,掌一鄉(xiāng)的巡察緝捕。兩 漢 至 南北朝 多沿置不改,后廢。 《古謠諺·劉圣公賓客醉歌》引《后漢書·劉玄傳》 唐 李賢 注:“《續(xù)漢書》曰:時 圣公 聚客,家有酒,請游徼飲,賓客醉歌,言:‘朝亨兩都尉,游徼后來,用調羹味。’游徼大怒,縛捶數百。”
《后漢書》作“游徼”。 茗蓀 《地方自治博議》:“又 漢 制:十里一亭,亭有長;十亭一鄉(xiāng),鄉(xiāng)有三老,有嗇夫,游徼?!?/span>
⒋ ?指擔任巡邏任務的官員或兵卒。
引宋 楊侃 《皇畿賦》:“城皇之外,游徼四布?!?br />原注:“京城四面,巡檢各一人?!?br />宋 秦觀 《盜賊策中》:“自陛下即位以來……而郡縣之閒枹皷或驚,游徼旁午,未見休已者,何也?”
⒌ ?猶巡邏。
引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“中尉, 秦 官,掌徼循京師”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如淳 曰:“所謂游徼,徼循禁備盜賊也?!?br />《明史·王直傳》:“宜敕沿邊守臣,發(fā)兵游徼,有警則入保,無事則力耕?!?/span>
國語辭典
游徼[ yóu jiǎo ]
⒈ ?職官名。秦朝時設置,掌管一鄉(xiāng)察捕盜賊。兩漢至南北朝多沿置,后廢之。
引《漢書·卷一九·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十亭一鄉(xiāng),鄉(xiāng)有三老、有秩、嗇夫、游徼。三老掌教化,嗇夫職聽訟收賦稅,游徼徼循禁賊盜。」
游徼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游 | yóu | 氵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游 yóu(一ㄡˊ) ⒈ ?人或動物在水里行動:游泳。游水。 ⒉ ?不固定:游資。游走。游牧。游行。游學(古指離開本鄉(xiāng)到外地或外國求學)。游擊。游弋。游離。游子(離家久居外鄉(xiāng)的人)。 ⒊ ?河流的一段:上游。中游。下游。 ⒋ ?交往,來往:交游。 ⒌ ?從容地行走:周游。游歷。游逛。游興( xìng )。游記。游說( shuō )。游山玩水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旒 ? 汓 遊 漢英互譯 swim、travel、wander 相關字詞 逛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to swim; |
徼 | jiǎo jiào | 彳 | 16畫 | 基本字義 徼 jiǎo(ㄐ一ㄠˇ) ⒈ ?同“僥”。 ⒉ ?求。 其他字義 徼 jiào(ㄐ一ㄠˋ) ⒈ ?邊界:徼外。 ⒉ ?巡邏,巡察:徼巡。徼道(巡查警戒的道路)。 異體字 僥 激 邀 造字法 形聲:從彳、敫聲 English frontier, border; inspect, patrol |
游徼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游徼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