褎如充耳
- 拼音yòu rú chōng ěr
- 注音一ㄡˋ ㄖㄨˊ ㄔㄨㄥ ㄦˇ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褎如充耳[ yòu rú chōng ěr ]
⒈ ?謂服飾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稱(chēng)?!对?shī)·邶風(fēng)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”。毛傳:“褎,盛服也。充耳,盛飾也。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(chēng)也?!币徽f(shuō)像聾子一樣塞耳不聞,形容拒絕聽(tīng)取別人的意見(jiàn)。鄭玄箋:“充耳,塞耳也。言衛(wèi)之諸臣顏色褎然,如見(jiàn)塞耳,無(wú)聞知也?!瘪R瑞辰通釋?zhuān)骸俺涠?dāng)從《箋》訓(xùn)為塞耳,褎如即塞耳之皃?!焙笕硕鄰泥嵐{,用作塞耳不聞之意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服飾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稱(chēng)。
引《詩(shī)·邶風(fēng)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”
。 毛 傳:“褎,盛服也。充耳,盛飾也。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(chēng)也?!?br />一說(shuō)像聾子一樣塞耳不聞,形容拒絕聽(tīng)取別人的意見(jiàn)。 鄭玄 箋:“充耳,塞耳也。言 衛(wèi) 之諸臣顏色褎然,如見(jiàn)塞耳,無(wú)聞知也?!?br />馬瑞辰 通釋?zhuān)骸俺涠?dāng)從《箋》訓(xùn)為塞耳,褎如即塞耳之皃?!?br />后人多從 鄭 箋,用作塞耳不聞之意。 《明史·湯開(kāi)遠(yuǎn)傳》:“武臣桀驁恣睢,無(wú)日不上條陳,爭(zhēng)體統(tǒng)。一旦有警,輒逡巡退縮,即嚴(yán)旨屢頒,褎如充耳。”
清 黃宗羲 《子劉子行狀》:“向者累請(qǐng)于公城守,裒如充耳。今欲為於國(guó)亡勢(shì)去之餘,亦已知其難矣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褎如充耳[ yòu rú chōng ěr ]
⒈ ?比喻士大夫服飾華美,卻不能與德行相稱(chēng)。
引《詩(shī)經(jīng)·邶風(fēng)·旄丘》:「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」
褎如充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褎 | xiù | 衣 | 1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褎 xiù(ㄒ一ㄡˋ) ⒈ ?古同“袖”。 異體字 袖 English sleeve; ample flowing robes |
如 | rú | 女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如 rú(ㄖㄨˊ) ⒈ ?依照順從:如愿。如意。如法炮制。 ⒉ ?像,相似,同什么一樣:如此。如是。如同。如故。如初。游人如織。 ⒊ ?比得上,及:百聞不如一見(jiàn)。自嘆弗如。 ⒋ ?到,往:如廁。 ⒌ ?假若,假設(shè):如果。如若。假如。 ⒍ ?奈,怎么:如何。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 ⒎ ?與,和:“公如大夫入”。 ⒏ ?或者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”。 ⒐ ?用在形容詞后,表示動(dòng)作或事物的狀態(tài):突如其來(lái)。 ⒑ ?表示舉例:例如。 ⒒ |
耳 | ěr | 耳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耳 ěr(ㄦˇ) ⒈ ?聽(tīng)覺(jué)和平衡感覺(jué)的器官(通稱(chēng)“耳朵”):耳背( bèi )。耳垂。耳鬢廝磨( mó )。耳穴。耳聰目明。耳濡目染。 ⒉ ?像耳朵的東西:木耳。銀耳。 ⒊ ?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:耳房。鼎耳。 ⒋ ?聽(tīng)說(shuō):耳聞。耳軟。耳順(指年至六十,聽(tīng)到別人的話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歲)。 ⒌ ?文言助詞,而已,罷了:想當(dāng)然耳。 ⒍ ?文言語(yǔ)氣詞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壯士不死則已,死即舉大名耳”。 漢英 |
充 | chōng | 亠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充 chōng(ㄔㄨㄥ) ⒈ ?滿、足:充足。充實(shí)。充分( fèn )(a.足夠;b.盡量)。充沛。充裕。 ⒉ ?填滿,裝滿:填充。充滿(a.填滿,布滿;b.充分具有)。充耳不聞。充電。汗牛充棟。 ⒊ ?當(dāng),擔(dān)任:充當(dāng)。充軍。 ⒋ ?假裝:冒充。充數(shù)(shù)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full、sufficient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fill, be full, supply |
褎如充耳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褎如充耳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