翳桑
- 拼音yì sāng
- 注音一ˋ ㄙㄤ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翳桑[ yì sāng ]
⒈ ?古地名。春秋晉靈輒餓于翳桑,趙盾見而賜以飲食。后輒為晉靈公甲士。會(huì)靈公欲殺盾,輒倒戈相衛(wèi),盾乃得免。事見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。按,翳桑,杜預(yù)注云,“桑之多蔭翳者”。王引之《經(jīng)義述聞·左傳中》云,“翳桑當(dāng)是地名”。今從王說。后以“翳?!睘轲I餒絕糧的典故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地名。 春秋 晉 靈輒 餓于 翳桑,趙盾 見而賜以飲食。后 輒 為 晉靈公 甲士。會(huì) 靈公 欲殺 盾,輒 倒戈相衛(wèi), 盾 乃得免。事見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。按,翳桑, 杜預(yù) 注云,“桑之多蔭翳者”。 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左傳中》云,“翳桑 當(dāng)是地名”。今從 王 說。后以“翳?!睘轲I餒絕糧的典故。
引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論仙》:“家有 長(zhǎng)卿 壁立之貧,腹懷 翳桑 絶糧之餒。”
宋 虞儔 《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許》詩(shī):“宿麥連云雖入望,路傍猶有翳桑人?!?br />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八:“翳桑餓夫倒戈以衛(wèi) 宣子,漂絮老媼進(jìn)食而哀王孫。”
翳桑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翳 | yì | 羽 | 17畫 | 基本字義 翳 yì(一ˋ) ⒈ ?用羽毛做的華蓋。 ⒉ ?遮蔽,障蔽:蔭翳。翳蔽。翳障。翳然。 ⒊ ?掩蔽物:“兵不解翳”。 ⒋ ?眼角膜上所生障礙視線的白斑:白翳。 ⒌ ?古同“殪”,樹木枯死,倒伏于地。 異體字 醫(yī) 鷖 瞖 造字法 形聲:下形上聲 English shade, screen; to hide, screen |
桑 | sāng | 木 | 10畫 | 基本字義 桑 sāng(ㄙㄤ) ⒈ ?落葉灌木,葉子可以喂蠶,果穗味甜可食,木材可制家具或農(nóng)具,皮可造紙,葉、果均可入藥。中國(guó)大部分地區(qū)都有種植:桑葚。桑農(nóng)。桑梓(喻鄉(xiāng)里,故鄉(xiāng))。滄海桑田(形容世事變遷很大)。桑榆暮景。 ⒉ ?姓。 異體字 桒 槡 造字法 象形:像桑樹之形 English mulberry tree; surname |
翳桑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翳桑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