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定
- 拼音zhèng dìng
- 注音ㄓㄥˋ ㄉ一ㄥ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正定[ zhèng dìng ]
⒈ ?校訂改正。端正而堅(jiān)定。佛教語(yǔ)。梵語(yǔ)“三昧”之意譯。謂屏除雜念,心不散亂,專注一境。為八正道之一。
引證解釋
⒈ ?校訂改正。
引《東觀漢記·張純傳》:“時(shí)舊典多闕,每有疑義,輒為訪 純,自郊廟、婚冠、喪紀(jì)禮儀,多所正定。”
宋 葉適 《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》:“鷄鳴挾書,盡夜分皆憶念上口,數(shù)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,名章偉著皆欲銓品,異聞逸傳皆欲論述。”
明 謝榛 《四溟詩(shī)話》卷二:“古人之作,必正定而后出,若 丁敬禮 之服 曹子建?!?br />魯迅 《華蓋集·“碰壁”之馀》:“僉事--文士詩(shī)人往往誤作簽事,今據(jù)官書正定。”
⒉ ?端正而堅(jiān)定。
引《三國(guó)志平話》卷上:“高祖 無正定, 呂后 斬諸侯?!?br />孫中山 《革命成功始得享國(guó)民幸福》:“我們處在這種艱難困苦之中,操守便要正定?!?/span>
⒊ ?佛教語(yǔ)。梵語(yǔ)“三昧”之意譯。謂屏除雜念,心不散亂,專注一境。為八正道之一。
引隋 慧遠(yuǎn)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三:“心住一緣,離於散動(dòng),故名為定。言三昧者,是外國(guó)語(yǔ)。此名正定,定如前釋;離於邪亂,故説為正?!?br />宋 蘇轍 《題李公麟山莊圖》詩(shī)之三:“佛口如瀾翻,初無一正定;畫作正定看,於何是佛性?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正定[ zhèng dìng ]
⒈ ?佛教的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八支。謂修習(xí)禪定。
引《雜阿含經(jīng)·卷一八》:「復(fù)問舍利弗:『有道有向,修習(xí)多修習(xí)斷此縛耶?』舍利弗言:『有!謂「八正道」,正見乃至正定?!弧?/span>
英語(yǔ)Zhengding county in Shijiazhuang 石家莊|石家莊[Shi2 jia1 zhuang1], Hebei
德語(yǔ)Zhengding (Ort in Hebei)? (Eig, Geo)?
正定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正 | zhèng zhēng | 止 | 5畫 | 基本字義 正 zhèng(ㄓㄥˋ) ⒈ ?不偏斜,與“歪”相對(duì):正午。正中( 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 ⒉ ?合于法則的:正當(dāng)( dāng 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規(guī)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厲色。撥亂反正。 ⒊ ?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確。正義。正氣。 ⒋ ?恰好:正好。正中( zhōng )下懷。 ⒌ ?表示動(dòng)作在進(jìn)行中:他正在開會(huì)。 ⒍ ?兩者相對(duì),好的、強(qiáng)的或主要的一方,與“反”相對(duì),與“副”相對(duì):正面。正本。 ⒎ ?純,不雜:正色。正宗。正統(tǒng)。純正。 ⒏ ?改去偏 |
定 | dìng | 宀 | 8畫 | 基本字義 定 dìng(ㄉ一ㄥˋ) ⒈ ?不動(dòng)的,不變的:定額。定價(jià)。定律。定論。定期。定型。定義。定都( dū )。定稿。定數(shù)( shù )(a.規(guī)定數(shù)額;b.指天命;c.規(guī)定的數(shù)額)。斷定。規(guī)定。鑒定。 ⒉ ?使不變動(dòng):定案。定罪。決定。確定。 ⒊ ?平安,平靖(多指局勢(shì)):大局已定。 ⒋ ?鎮(zhèn)靜,安穩(wěn)(多指情緒):心神不定。 ⒌ ?確鑿,必然的:必定。鎮(zhèn)定。 ⒍ ?預(yù)先約妥:定計(jì)。定情。定貨。定做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? 掟 錠 顁 漢英互 |
正定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正定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