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都
- 拼音xī dū
- 注音ㄒ一 ㄉㄨ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西都[ xī dōu ]
⒈ ?古都名。(1)周武王都鎬,至成王時別營洛邑為東都,因稱鎬京為西都?!对姟ば〈笱抛V》:“小雅大雅者,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?!?2)新莽始建國四年(公元12年)建洛陽為東都,因稱常安(新莽改長安為常安)為西都。(3)東漢都洛陽,因稱西漢舊都長安為西都。漢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漢之西都,在于雍州,實(shí)惟長安?!?4)唐顯慶二年(657年)以洛陽為東都,因稱長安為西都。(5)唐寶應(yīng)元年(762年)以鳳翔府為西都,不久罷。(6)五代梁開平元年(907年)建都開封府,號東都,因改唐東都河南府為西都。(7)五代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,復(fù)以京兆府為西京,又稱西都,至?xí)x天福三年(938年)罷。
⒉ ?(8)五代吳都江都府,至南唐改都江寧府,因稱江都府為東都,江寧府為西都。宋陸游《南唐書·烈祖紀(jì)》:“以建康為西都,廣陵為東都。”(9)北宋以洛陽為陪都,因在開封西,故稱洛陽為西都。宋梅堯臣《聞歐陽永叔謫夷陵》詩:“共在西都日,居??犊??!?/p>
⒊ ?西漢的代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都名。(1) 周武王 都 鎬,至 成王 時別營 洛邑 為 東都,因稱 鎬京 為 西都。
引《詩·小大雅譜》:“小雅大雅者, 周 室居 西都 豐 鎬 之時詩也?!?br />(2) 新莽 始建國 四年(公元12年)建 洛陽 為 東都,因稱 常安 ( 新莽 改 長安 為 常安 )為 西都。(3) 東漢 都 洛陽,因稱 西漢 舊都 長安 為 西都。漢 班固 《西都賦》:“漢 之 西都,在於 雍州,實(shí)惟 長安。”
(4) 唐 顯慶 二年(657年)以 洛陽 為 東都,因稱 長安 為 西都。(5) 唐 寶應(yīng) 元年(762年)以 鳳翔府 為 西都,不久罷。(6) 五代 梁 開平 元年(907年)建都 開封府,號 東都,因改 唐 東都 河南府 為 西都。(7)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(923年),復(fù)以 京兆府 為 西京,又稱 西都,至 晉 天福 三年(938年)罷。(8) 五代 吳 都 江都府,至 南唐 改都 江寧府,因稱 江都府 為 東都,江寧府 為 西都。宋 陸游 《南唐書·烈祖紀(jì)》:“以 建康 為 西都,廣陵 為 東都?!?br />(9) 北宋 以 洛陽 為陪都,因在 開封 西,故稱 洛陽 為 西都。宋 梅堯臣 《聞歐陽永叔謫夷陵》詩:“共在 西都 日,居??犊??!?/span>
⒉ ?西漢 的代稱。
國語辭典
西都[ xī dū ]
⒈ ?地名:(1)? 鎬京。周武王建都的地方。參見「鎬京」條。周公東征后,營建雒邑為東都,以鎬京為西都。(2)?長安。因其為西漢的都城,故稱為「西都」。
西都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西 | xī | 覀 | 6畫 | 基本字義 西 xī(ㄒ一) ⒈ ?方向,太陽落下的一邊,與“東”相對:西面。西曬。西域。西方。西席(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。古代主位在東,賓位在西。亦稱“西賓”)。西宮(借指妃嬪)。 ⒉ ?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的(多指歐美各國):西學(xué)。西畫。西餐。西醫(yī)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棲 覀 ? 鹵 卥 漢英互譯 west、Western 相關(guān)字詞 中、東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est(ern); westward, occident |
都 | dū dōu | 阝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都 dū(ㄉㄨ) ⒈ ?大都市:都市。都會。通都大邑。 ⒉ ?一國的最高行政機(jī)關(guān)所在的地方,京城:首都。國都。京都。建都。 ⒊ ?美好:“雍容閑雅,甚都”。都麗。都雅。 ⒋ ?總:都為一集。 ⒌ ?居:“都卿相之位”。 ⒍ ?古代稱頭目、首領(lǐng)。 ⒎ ?姓。 其他字義 都 dōu(ㄉㄡ) ⒈ ?全,完全:都要。功課學(xué)得都不錯。 ⒉ ?表示語氣的加重:一動都不動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ll、big city、capital 相關(guān)字詞 皆、全 造字法 形聲:從阝、者聲 |
西都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西都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