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耳
- 拼音lǐ ěr
- 注音ㄌ一ˇ ㄦ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李耳[ lǐ ěr ]
⒈ ?虎的別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虎的別稱。
引《太平御覽》卷八九一引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》:“呼虎為李耳。俗説虎本 南郡 中廬 李氏公 所化為,呼‘李耳’因喜,呼‘班’便怒。”
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獸二·虎》:“李耳當(dāng)作貍兒,蓋方言貍為李,兒為耳也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李耳[ lǐ ěr ]
⒈ ?人名。生卒年不詳。字伯陽(yáng),謚曰聃,春秋時(shí)楚國(guó)苦縣人。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。主無為之說,后世以為道家始祖??鬃訃L往問禮,著有《道德經(jīng)》五千余言?,F(xiàn)今社會(huì)各行業(yè)中,如:鐵匠、煤窯匠、碗筷匠、磨刀匠、蹄鐵匠等,皆祭拜老子為祖師爺。
⒉ ?老虎的別名。
引漢·揚(yáng)雄《方言·卷八》:「虎,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父,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?!?/span>
英語(yǔ)Lao Zi
法語(yǔ)Lao Tseu
李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李 | lǐ | 木 | 7畫 | 基本字義 李 lǐ(ㄌ一ˇ) ⒈ ?落葉小喬木,果實(shí)稱“李子”,熟時(shí)呈黃色或紫紅色,可食: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,后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)。投桃報(bào)李。李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為人只要忠誠(chéng)、正直一定會(huì)感動(dòng)別人)。 ⒉ ?姓。 ⒊ ?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稱。 異體字 ?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木、從子 English plum; judge; surname |
耳 | ěr | 耳 | 6畫 | 基本字義 耳 ěr(ㄦˇ) ⒈ ?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(通稱“耳朵”):耳背( bèi )。耳垂。耳鬢廝磨( mó )。耳穴。耳聰目明。耳濡目染。 ⒉ ?像耳朵的東西:木耳。銀耳。 ⒊ ?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:耳房。鼎耳。 ⒋ ?聽說:耳聞。耳軟。耳順(指年至六十,聽到別人的話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歲)。 ⒌ ?文言助詞,而已,罷了:想當(dāng)然耳。 ⒍ ?文言語(yǔ)氣詞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壯士不死則已,死即舉大名耳”。 漢英 |
李耳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李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