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
- 拼音tài shǐ
- 注音ㄊㄞˋ ㄕˇ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太史[ tài shǐ ]
⒈ ?官名。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,朝廷大臣。后職位漸低,秦稱太史令,漢屬太常,掌天文歷法。魏晉以后太史僅掌管推算歷法。至明清兩朝,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(fù)責(zé),又稱翰林為太史。
英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;
⒉ ?指司馬遷所著的《史記》
例參之太史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柳河?xùn)|集》
英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;
引證解釋
⒈ ?官名。 西周、春秋 時(shí)太史掌記載史事、編寫(xiě)史書(shū)、起草文書(shū),兼管國(guó)家典籍和天文歷法等。 秦 漢 曰太史令, 漢 屬太常,掌天時(shí)星歷。 魏 晉 以后,修史之職歸著作郎,太史專掌歷法。 隋 改稱太史監(jiān), 唐 改為太史局, 宋 有太史局、司天監(jiān)、天文院等名稱。 元 改稱太史院。 明 清 稱欽天監(jiān);修史之職歸之翰林院,故俗稱翰林為太史。參閱《通典·職官八》、《續(xù)通典·職官八》。
⒉ ?復(fù)姓。 漢 末有 太史慈。見(jiàn)《三國(guó)志》本傳。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太史[ tài shǐ ]
⒈ ?職官名。編載史事兼掌天文歷法。秦漢稱為「太史令」。魏晉以后,修史之職轉(zhuǎn)歸著作郎,太史則專掌歷法。隋改為太史監(jiān),唐改為太史局,宋則有太史局、司天監(jiān)、天文院等名稱。元改名太史院。明清改為欽天監(jiān),修史之職則歸于翰林院,故俗稱翰林為「太史」。
德語(yǔ)Taishi (Eig, Fam)?, oberster Geschichtsschreiber , oberster Sterndeuter
太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太 | tài | 大 | 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太 tài(ㄊㄞˋ) ⒈ ?過(guò)于:太長(zhǎng)。 ⒉ ?極端,最:太甚。太平。 ⒊ ?高,大:太空。太學(xué)。 ⒋ ?很:不太好。 ⒌ ?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:太老伯。太夫人(舊時(shí)尊稱別人的母親)。 異體字 大 夳 泰 冭 漢英互譯 extremely、over、the most、very、to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very, too, much; big; extreme |
史 | shǐ | 口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史 shǐ(ㄕˇ) ⒈ ?自然界和人類社會(huì)的發(fā)展過(guò)程,亦指記述、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(xué)科:歷史。通史。斷代史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文學(xué)史。史詩(shī)。史部(古代圖書(shū)分類的一大部類,包括各類歷史著作)。史壇。史評(píng)。史前(沒(méi)有書(shū)面記錄的遠(yuǎn)古)。史不絕書(shū)。 ⒉ ?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:太史。內(nèi)史。 ⒊ ?古代官職:刺史。御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history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history, chronicle, annals |
太史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太史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