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六
- 拼音sì liù
- 注音ㄙˋ ㄌ一ㄡ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四六[ sì liù ]
⒈ ?文體名。駢文的一體。因以四字六字為對偶,故名。駢文以四六對偶者,形成于南朝,盛行于唐·宋。
引證解釋
⒈ ?文體名。駢文的一體。因以四字六字為對偶,故名。駢文以四六對偶者,形成于 南朝,盛行于 唐 宋。唐 以來,格式完全定型,遂稱“四六”,也稱四六文或四六體。參見“駢文”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章句》:“若夫筆句無常,而字有條數(shù),四字密而不促,六字格而非緩?;蜃冎匀?,蓋應(yīng)機之權(quán)節(jié)也?!?br />唐 李商隱 《<樊南甲集>序》:“作二十卷,喚曰《樊南四六》?!?br />駢文以“四六”為稱,蓋始見于此。 宋 邵博 《聞見后錄》卷十六:“本朝四六以 劉筠、楊大年 為體,必謹四字六字律令,故曰四六?!?/span>
國語辭典
四六[ sì liù ]
⒈ ?文體名。多以四字六字為對偶,故稱為「四六」。始于六朝的駢文,盛行于唐宋。多頌揚酬應(yīng)之作,而缺乏真情實感。
引唐·李商隱〈樊南甲集序〉:「作二十卷,喚曰『樊南四六』?!?/span>
四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四 | sì | 囗 | 5畫 | 基本字義 四 sì(ㄙˋ) ⒈ ?數(shù)名,三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肆”代):四方。四邊。四序(即“四季”)。四體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隸、篆四種字體)。四庫(古籍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稱。亦稱“四部”)。四君子(中國畫中對梅、蘭、竹、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)。 ⒉ ?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,相當(dāng)于簡譜中的低音“6”。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four 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四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四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