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紀
- 拼音guó jì
- 注音ㄍㄨㄛˊ ㄐ一ˋ
- 繁體國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國紀[ guó jì ]
⒈ ?國家的禮制法紀。
⒉ ?治理國家的人。
⒊ ?指本朝的編年史。
引證解釋
⒈ ?國家的禮制法紀。
引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夫禮,國之紀也?!?br />南朝 梁 任昉 《王文憲集序》:“自朝章國紀,典彝備物,奏議符策,文辭表記,素意所不蓄,前古所未行?!?br />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御史溫肅奏折附片二》:“不獨國紀蕩然,抑且人紀頓喪?!?/span>
⒉ ?治理國家的人。
引《管子·侈靡》:“擇其好名,因使長民,好而不已,是以為國紀。”
郭沫若 等集校:“謂以其人為國之經(jīng)紀也。”
⒊ ?指本朝的編年史。
引清 姚鼐 《明贈太常卿山東左布政使張公祠碑文》:“義果章於一家,忠烈光於國紀?!?/span>
國語辭典
國紀[ guó jì ]
⒈ ?國家的法律、綱紀。
引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干國之紀,犯門斬關(guān)。」
⒉ ?國中擅長經(jīng)濟理財?shù)娜恕?/p>
引《管子·侈靡》:「擇其好名,因使長民。好而不已,是以為國紀?!?br />唐·尹知章·注:「其有好虛譽之名者,則擇之,使為興利者之長。好名不已,財乃彌積,故為國紀?!?/span>
國紀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紀 | jì jǐ | 纟 | 6畫 | 基本字義 紀(紀) jì(ㄐ一ˋ) ⒈ ?記載:紀年。紀元。紀行( xíng )。紀實。紀念。紀傳( zhuàn )體(中國傳統(tǒng)史書的一種體裁,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,“紀”是帝王本紀,“傳”是其他人物的列傳)。紀事本末體(中國傳統(tǒng)史書的一種體裁,以重要事件為綱,將一段歷史完整地記載下來)。 ⒉ ?記年代的方式:一紀(古代指十二年)。世紀(一百年)。 ⒊ ?地質(zhì)年代分期的第二級,紀以下為“世”,紀以上為“代”。 ⒋ ?法度:紀律。 |
國 | guó | 囗 | 8畫 | 基本字義 國(國) guó(ㄍㄨㄛˊ) ⒈ ?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(quán)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(zhì)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國國”)。 ⒉ ?特指中國的:國產(chǎn)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 yuè ㄩㄝˋ )。國藥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? ? 漢英互譯 |
國紀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國紀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