鱗鬣
- 拼音lín liè
- 注音ㄌ一ㄣˊ ㄌ一ㄝˋ
- 繁體鱗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鱗鬣[ lín liè ]
⒈ ?指龍的鱗片和鬣毛。代稱龍。代稱魚。代稱松樹。鱗喻松樹皮,鬣喻松針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龍的鱗片和鬣毛。
引清 王士禛 《龍門閣》詩:“鱗鬣中怒張,風(fēng)雨晝晦昧。”
亦指魚的鱗片和背鰭。 清 屈大均 《廣東新語·鱗語·黃雀魚》:“海人譟而驚之,化者十五,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?!?br />清 李元 《蠕范·物候》:“鱖……形扁而腹圓,大口大目,細(xì)鱗有斑彩,其斑雄明雌暗,皆有鬐鬣,鱗鬣皆圓,黃質(zhì)黑章?!?/span>
⒉ ?代稱龍。
引宋 歐陽修 《和出省》:“共向丹墀侍臨選,莫驚鱗鬣化風(fēng)雷?!?/span>
⒊ ?代稱魚。
引五代 齊己 《池上感興》詩:“碧底紅鱗鬣,澄邊白羽翰。”
清 屈大均 《廣東新語·藝語·諸家畫品》:“有 官能 者, 香山 千戶小旗,生有巧思,欲與 林良 抗衡,所畫鱗鬣亦精絶?!?/span>
⒋ ?代稱松樹。鱗喻松樹皮,鬣喻松針。
引明 吳承恩 《畫松》詩:“鱗鬣如有聲,飢蛟對相語?!?/span>
鱗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鱗 | lín | 魚 | 20畫 | 基本字義 鱗(鱗) lín(ㄌ一ㄣˊ) ⒈ ?魚類、爬行動物和少數(shù)哺乳動物身體表面長的角質(zhì)或骨質(zhì)小薄片:魚鱗。鱗片。 ⒉ ?鱗狀的:鱗爪( zhǎo )。鱗波。鱗莖。鱗屑。鱗集(群集)。遍體鱗傷。鱗次櫛比。 ⒊ ?泛指有鱗甲的動物:鱗鴻(指“魚雁”,即書信)。 異體字 鱗 ? 漢英互譯 squama 造字法 形聲:左形右聲 English fish scales |
鬣 | liè | 髟 | 25畫 | 基本字義 鬣 liè(ㄌ一ㄝˋ) ⒈ ?馬、獅子等頸上的長毛:鬣鬃。剛鬣。 ⒉ ?魚頷旁小鰭。 ⒊ ?〔鬣狗〕哺乳動物,外形略像狗,頭比狗的頭短而圓,毛棕黃或棕褐色,有許多不規(guī)則的黑褐斑點,多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(qū),吃獸類尸體腐爛的肉。 ⒋ ?掃帚的末端。 異體字 ? ? 鬛 漢英互譯 mane 造字法 形聲:從髟、鼠聲 English horse's mane; fin; human whiskers |
鱗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鱗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