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天
- 拼音fú tiān
- 注音ㄈㄨˊ ㄊ一ㄢ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伏天[ fú tiān ]
⒈ ?指三伏天,時(shí)間為夏至后第三個(gè)庚日后的三四十天,是一年中最熱的時(shí)候。
英dog days; hot summer days;
引證解釋
⒈ ?三伏的總稱。一年中最熱的時(shí)候。參見“伏日”。
引丁玲 《母親》一:“她老人家上了年紀(jì),又是伏天,身體常常有毛病,怎么能夠來?”
周立波 《夏天的晚上》:“我想起了我們鄉(xiāng)下的冬天溫暖,伏天冰涼的清澈的山泉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伏天[ fú tiān ]
⒈ ?三伏那些天,是一年中最熱的時(shí)候。參見「伏日」條。
例如:「在伏天里,少出門,免得中暑。」
英語the hottest period of the year, see 三伏天[san1 fu2 tian1]
法語canicule
伏天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天 | tiān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天 tiān(ㄊ一ㄢ) ⒈ ?在地面以上的高空:天空。天際。天罡(北斗星)。天淵(上天和深淵,喻差別大)。天馬行空(喻氣勢(shì)豪放,不受拘束)。 ⒉ ?在上面:天頭(書頁上面的空白)。 ⒊ ?氣候:天氣。天冷。 ⒋ ?季節(jié),時(shí)節(jié):冬天。 ⒌ ?日,一晝夜,或?qū)V笗冮g:今天。 ⒍ ?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:天上。天宮。 ⒎ ?自然界:天塹。天時(shí)。天籟(自然界的聲音,如風(fēng)聲、鳥聲、流水聲)。 ⒏ ?〔天干( gān )〕古代用來記日或年 |
伏 | fú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伏 fú(ㄈㄨˊ) ⒈ ?趴,臉向下,體前屈:伏臥。伏案讀書。 ⒉ ?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 ⒊ ?屈服,承認(rèn)錯(cuò)誤或受到懲罰:伏法。伏輸。伏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 ⒋ ?使屈服:降伏。降龍伏虎。 ⒌ ?隱藏:伏兵。埋伏。 ⒍ ?農(nóng)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(gè)階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 相關(guān)字詞 起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亻、從犬 English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 |
伏天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伏天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