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識
- 拼音tí shí
- 注音ㄊ一ˊ ㄕˊ
- 繁體題識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題識[ tí shí ]
⒈ ?寫上標(biāo)記。
⒉ ?指標(biāo)記。
⒊ ?猶題跋。
⒋ ?猶題款。
引證解釋
⒈ ?寫上標(biāo)記。 《三國志·魏志·華歆傳》:“﹝ 曹操 徵 歆 ﹞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,贈遺數(shù)百金。
引歆 皆無所拒,密各題識,至臨去,悉聚諸物,謂諸賓客曰:‘本無拒諸君之心,而所受遂多。念單車遠行,將以懷璧為罪,愿賓客為之計?!娔烁髁羲?,而服其德?!?br />宋 丁謂 《丁晉公談錄》:“世宗 常令陶人應(yīng)二十四氣,燒瓦二十四片,各題識其節(jié)氣?!?/span>
⒉ ?指標(biāo)記。
引清 李伯元 《南亭筆記》卷五:“一令獨餽古甎二十事,年號題識皆 秦 漢 物?!?/span>
⒊ ?猶題跋。參見“題跋”。
引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紹興御府書畫式》:“惜乎鑒定諸人……人品不高,目力苦短。凡經(jīng)前輩品題者,盡皆拆去,故今御府所藏,多無題識。”
明 宋濂 《題周母李氏墓銘后》:“梁 太常卿 任昉 著《文章緣起》一卷,凡八十有五題,未嘗有所謂題識者。題識之法,蓋始見於 唐 而極盛於 宋,前人舊跡,或闇而弗彰,必假能言之士,歷道其故而申之,有如箋經(jīng)家之疎云耳。非專事於虛辭也?!?br />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徽宗宣和二年》:“﹝ 梁師成 ﹞多置書畫卷軸於外舍,邀賓客縱觀,得其題識,合意者輒密加汲引,執(zhí)政、侍從,可階而升?!?br />葉圣陶 《隔膜》:“懸空的煤油燈照得全室雪亮,連墻角掛著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題識都看得清楚?!?/span>
⒋ ?猶題款。
引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聞》卷十:“唐 咸通 十四年癸巳, 凝式 是年生,故題識多自稱癸巳人?!?br />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今日輕俊后生輩,乘酒縱筆,題識書畫卷軸,有不著姓名,止題道號者,得不有愧於前輩乎?”
國語辭典
題識[ tí zhì ]
⒈ ?題寫以做標(biāo)志。
引《三國志·卷一三·魏書·華歆傳》:「賓客舊人送之者千余人,贈遺數(shù)百金。歆皆無所拒,密各題識?!?/span>
⒉ ?書、畫等美術(shù)作品上的署名或題款。
例如:「這幅山水畫的左上方有名家的題識?!?/span>
題識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題 | tí | 頁 | 15畫 | 基本字義 題(題) tí(ㄊ一ˊ) ⒈ ?寫作或講演內(nèi)容的總名目:題目。主題。話題。題材。題旨。 ⒉ ?練習(xí)或考試時要求解答的問題:試題。問答題。 ⒊ ?寫上,簽署:題名。題字。題壁。題詩。題辭。題跋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題 漢英互譯 inscribe、problem、subject、title、topic 造字法 形聲:從頁、是聲 English forehead; title, headline; theme |
識 | shí zhì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識(識) shí(ㄕˊ) ⒈ ?知道,認得,能辨別:識辨。識破。識相( xiàng )。識途老馬。 ⒉ ?所知道的道理:知識。常識。 ⒊ ?辨別是非的能力:見識。遠見卓識。 其他字義 識(識) zhì(ㄓˋ) ⒈ ?記?。翰┞剰娮R。 ⒉ ?標(biāo)志,記號。 異體字 識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聲 |
題識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題識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