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伯
- 拼音wǔ bó
- 注音ㄨˇ ㄅㄛ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伍伯[ wǔ bó ]
⒈ ?伍長。
引證解釋
⒈ ?伍長。
引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伍伯,一伍之伯。五人曰伍,五長為伯,故稱伍伯。”
⒉ ?亦作“伍百”。役卒。多為輿衛(wèi)前導(dǎo)或執(zhí)杖行刑。參閱《宋書·百官志下》、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莊岳談上》。
引《后漢書·輿服志上》:“大車,伍伯璅弩十二人。”
唐 韓愈 《寄盧仝》詩:“立召賊曹呼伍伯,盡取鼠輩尸諸市?!?br />伯,一本作“百”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四:“呼伍伯輩,令二人持此木偶,擲之江中?!?br />清 秦朝釪 《消寒詩話》:“公急命伍伯批頰曰:‘爾欲污問官耶!’”
程恩澤 《索炬嘆》詩:“忽聞伍伯詬且怒,踏破柴門索蕉炬?!?/span>
國語辭典
伍伯[ wǔ bó ]
⒈ ?職官名:(1)?古代軍隊(duì)以五人為伍,一伍之長稱為「伍伯」。也稱為「五百」、「伍長」。(2)?戶籍以五戶為伍,負(fù)責(zé)管理一伍的人稱為「伍伯」。也稱為「五百」、「伍長」。(3)?地方官府差役兵卒。唐·韓愈〈寄盧仝〉詩:「立召賊曹呼伍伯,盡取鼠輩尸諸市。」也稱為「五百」。
引《續(xù)漢書志·第二九·輿服志上》:「大車,伍伯璅弩十二人,辟車四人,從車四乘。」
⒉ ?春秋時(shí)代齊桓公、晉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莊王五位霸主。漢·王充也作「五霸」、「五伯」 。
引《論衡·自紀(jì)》:「堯舜之典,伍伯不肯觀,孔墨之籍,季孟不肯讀。」
伍伯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伍 | wǔ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伍 wǔ(ㄨˇ) ⒈ ?古代軍隊(duì)的編制:一伍(五人)。 ⒉ ?軍隊(duì):入伍。落伍(掉隊(duì))。 ⒊ ?同伴的人:羞與為伍。 ⒋ ?“五”的大寫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五 漢英互譯 army、five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亻、從五 English five, company of five; troops |
伯 | bó bǎi bà | 亻 | 7畫 | 基本字義 伯 bó(ㄅㄛˊ) ⒈ ?兄弟排行次序:伯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 ⒉ ?父親的哥哥:伯伯。伯父。伯母。 ⒊ ?對(duì)父輩戚友的尊稱:老伯。世伯。 ⒋ ?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伯爵。 ⒌ ?舊時(shí)對(duì)文章、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:“海內(nèi)文章伯”。 ⒍ ?姓。 其他字義 伯 bǎi(ㄅㄞˇ) ⒈ ?〔大伯子〕丈夫的大哥。 其他字義 伯 bà(ㄅㄚˋ) ⒈ ?古同“霸”,古代諸侯聯(lián)盟的首領(lǐng)。 異體字 白 霸 漢英互譯 uncle、earl、count 造字法 |
伍伯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伍伯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