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辭
- 拼音yī cí
- 注音一 ㄘˊ
- 繁體一辭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一辭[ yī cí ]
⒈ ?猶一言。一句話或一個字。謂異口同聲。告辭,辭別。一面之辭。
引證解釋
⒈ ?猶一言。一句話或一個字。
引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:“胡通於一伎,察於一辭,可與曲説,未可為廣應也?!?br />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至於為《春秋》,筆則筆,削則削, 子夏 之徒不能贊一辭?!?br />《舊唐書·陸馀慶傳》:“累遷中書舍人。 則天 嘗引入草詔, 餘慶 惶惑,至晚竟不能措一辭?!?br />明 王守仁 《與安之書》:“今但取 朱子 所自言者表章之,不加一辭?!?/span>
⒉ ?謂異口同聲。
引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魯公 盛德,蓋自小官時。縉紳閒一辭謂之有手段?!?/span>
⒊ ?一面之辭。
引《宋史·葉清臣傳》:“茍 用章 之狀果虛, 守懃 之罪果白, 用章 更寘重科,物論亦允,無容偏聽一辭,以虧王道無黨之義?!?/span>
⒋ ?告辭,辭別。
引《禮記·表記》:“事君難進而易退,則位有序;易進而難退,則亂也,故君子三揖而進,一辭而退,以遠辭也?!?br />南朝 梁 蕭鈞 《晚景游泛懷友》詩:“一辭 金谷苑,空想竹林游?!?br />唐 吳融 《落葉》詩:“紅影飄來翠影微,一辭林表不知歸?!?/span>
一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一 | yī | 一 | 1畫 | 基本字義 一 yī(一) ⒈ ?數(shù)名,最小的正整數(shù)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壹”代)。 ⒉ ?純;專:專一。一心一意。 ⒊ ?全;滿:一生。一地水。 ⒋ ?相同:一樣。顏色不一。 ⒌ ?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織。 ⒍ ?表示動作短暫,或是一次,或具試探性:算一算。試一試。 ⒎ ?乃;競:一至于此。 ⒏ ?部分聯(lián)成整體:統(tǒng)一。整齊劃一。 ⒐ ?或者:一勝一負。 ⒑ ?初次:一見如故。 ⒒ ?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,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“7”。 異體字 |
辭 | cí | 辛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辭(辭) cí(ㄘˊ) ⒈ ?告別:告辭。辭訣。辭行。辭世。辭別。 ⒉ ?不接受,請求離去:辭職。辭呈。 ⒊ ?躲避,推托:不辭辛苦。辭讓。辭謝。推辭。 ⒋ ?解雇:辭退。 ⒌ ?同“詞”。 ⒍ ?優(yōu)美的語言:辭藻。修辭。 ⒎ ?講話;告訴:“請辭于軍”。 ⒏ ?文體的一種:辭賦。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。 異體字 辭 辝 辤 漢英互譯 diction、phraseology、take leave 造字法 會意:從舌、從辛 English words, speech, expression, phrase |
一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一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