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姬
- 拼音bó jī
- 注音ㄅㄛˊ ㄐ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伯姬[ bó jī ]
⒈ ?春秋魯宣公之女,宋共公夫人,亦稱共姬、恭伯姬。共公死后,執(zhí)節(jié)守貞。魯襄公三十年,宋宮失火,左右勸其躲避,伯姬曰:“婦人之義:保傅不俱,夜不下堂……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。”遂被焚死。見《谷梁傳·襄公三十年》、漢劉向《列女傳·宋恭伯姬》。
⒉ ?用以代稱賢女。
引證解釋
⒈ ?春秋 魯宣公 之女, 宋共公 夫人,亦稱 共姬、恭伯姬。共公 死后,執(zhí)節(jié)守貞。
引魯襄公 三十年, 宋 宮失火,左右勸其躲避, 伯姬 曰:“婦人之義:保傅不俱,夜不下堂……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。”
遂被焚死。見《穀梁傳·襄公三十年》、 漢 劉向 《列女傳·宋恭伯姬》。 漢 牟融 《理惑論》:“豫讓 吞炭漆身, 聶政 皮面自刑, 伯姬 蹈火, 高行 截容,君子為勇而有義,不聞譏其自毀沒也?!?/span>
⒉ ?用以代稱賢女。
引宋 王安石 《寄吳氏女子》詩:“伯姬 不見我,乃今始七齡。家書無虛月,豈異常歸寧?”
國語辭典
伯姬[ bó jī ]
⒈ ?人名。春秋魯宣公之女,宋共公夫人。宋宮失火,因守禮訓(xùn),不出,以致被火燒死。后人愍其賢,從夫謚,稱宋共姬。
伯姬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姬 | jī | 女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姬 jī(ㄐ一) ⒈ ?古代對婦女的美稱。 ⒉ ?中國漢代宮中的女官。 ⒊ ?舊時稱妾:姬人。姬妾。姬侍。 ⒋ ?舊時稱以歌舞為業(yè)的女子:歌姬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? ? 漢英互譯 female singer 造字法 形聲:從女、聲 English beauty; imperial concubine |
伯 | bó bǎi bà | 亻 | 7畫 | 基本字義 伯 bó(ㄅㄛˊ) ⒈ ?兄弟排行次序:伯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 ⒉ ?父親的哥哥:伯伯。伯父。伯母。 ⒊ ?對父輩戚友的尊稱:老伯。世伯。 ⒋ ?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伯爵。 ⒌ ?舊時對文章、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:“海內(nèi)文章伯”。 ⒍ ?姓。 其他字義 伯 bǎi(ㄅㄞˇ) ⒈ ?〔大伯子〕丈夫的大哥。 其他字義 伯 bà(ㄅㄚˋ) ⒈ ?古同“霸”,古代諸侯聯(lián)盟的首領(lǐng)。 異體字 白 霸 漢英互譯 uncle、earl、count 造字法 |
伯姬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伯姬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