鼢鼠
- 拼音fén shǔ
- 注音ㄈㄣˊ ㄕㄨ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鼢鼠[ fén shǔ ]
⒈ ?幾種體形健壯的穴居的倉鼠類嚙齒動物(鼢鼠屬 Myospalax ),產(chǎn)于中國及西伯利亞南部,形狀很像美洲產(chǎn)的衣囊鼠,但不同處在于眼睛大為縮小,且缺外耳。
英sokhor;
引證解釋
⒈ ?一種危害農(nóng)作物的鼠類。體矮胖,尾很短,無耳殼,眼很小,肢短而壯,前肢爪特別長大,用以掘土。毛細(xì)而柔,多呈粉紅色或赤褐色,一般額部有一閃亮白毛區(qū)。棲居在草原地區(qū)和田間,營地下生活,洞道復(fù)雜,長可達(dá)數(shù)十米,以植物的根、地下莖和嫩芽為食,分布于 俄羅斯 西伯利亞、蒙古 和我國北部。古人以為即鼴鼠。
引《太平御覽》卷九一一引 晉 郭義恭 《廣志》:“若家鼠小異者,鼢鼠,深目而短尾?!?br />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宋王偃》:“大夫 華犨 諫曰:‘ 宋 之非 楚 敵也舊矣,猶犪牛之於鼢鼠也。’”
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獸三·鼴鼠》﹝集解﹞引 陶弘景 曰:“此即鼢鼠也……形如鼠大而無尾,黑色,尖鼻甚強(qiáng),常穿地中行,討掘即得。”
國語辭典
鼢鼠[ fén shǔ ]
⒈ ?動物名。哺乳類。身體呈灰色,尾短,眼小,在地下打洞,以甘薯、花生、豆類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。對農(nóng)牧業(yè)的危害很大。
鼢鼠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鼠 | shǔ | 鼠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鼠 shǔ(ㄕㄨˇ) ⒈ ?哺乳動物的一科,門齒終生持續(xù)生長,常借嚙物以磨短,繁殖迅速,種類甚多,有的能傳播鼠疫等病原,并為害農(nóng)林草原,盜食糧食,破壞貯藏物、建筑物等(俗稱“耗子”):老鼠。鼠膽。鼠目寸光。投鼠忌器。鼠輩。 ⒉ ?隱憂:鼠思。 異體字 ? 鼡 漢英互譯 rat 造字法 象形:像鼠之形 English rat, mouse; KangXi radical 208 |
鼢 | fén | 鼠 | 17畫 | 基本字義 鼢 fén(ㄈㄣˊ) ⒈ ?〔鼢鼠〕哺乳動物,在地下打洞,損害農(nóng)作物的根及牧草,甚至危害河堤。亦稱“盲鼠”、“地羊”。 異體字 蚡 蚠 造字法 形聲:從鼠、分聲 English a variety of mole |
鼢鼠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鼢鼠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