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木
- 拼音wǔ mù
- 注音ㄨˇ ㄇㄨ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五木[ wǔ mù ]
⒈ ?五種取火的木材。古代博具。以斫木為子,一具五枚。古博戲樗蒲用五木擲采打馬,其后則擲以決勝負(fù)。后世所用骰子相傳即由五木演變而來。古代束身的刑具。
引證解釋
⒈ ?五種取火的木材。
引《尸子》卷上:“燧人 上觀星辰,下察五木以為火?!?br />《隋書·王劭傳》:“伏愿遠(yuǎn)遵先圣,於五時(shí)取五木以變火?!?br />唐 無名氏 《灌畦暇語》:“五木之火,皆寄傳於木?!?/span>
⒉ ?古代博具。以斫木為子,一具五枚。古博戲樗蒲用五木擲采打馬,其后則擲以決勝負(fù)。后世所用骰子相傳即由五木演變而來。參閱 唐 李翱 《五木經(jīng)》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忿狷》:“桓宣武 與 袁彥道 樗蒲, 袁彥道 齒不合,遂厲聲擲去五木?!?br />唐 元稹 《酬孝甫見贈(zèng)》詩(shī)之三:“十歲荒狂任博徒,挼莎五木擲梟廬?!?br />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投五木瓊橩玖骰》:“古惟斲木為子,一具凡五子,故名五木。后世轉(zhuǎn)而用石,用玉,用象,用骨?!?br />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八回:“漸次學(xué)到手談、象戲、五木、雙陸、彈棋。”
⒊ ?古代束身的刑具。
引《太平廣記》卷二七九引 五代 景煥 《野人閑話》:“見有數(shù)人引入 劉公,則五木備體?!?br />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丁志·玉女喜神術(shù)》:“命加械杻,囚諸獄……少頃霧散,唯五木狼藉於地,道士不見矣。”
《明史·楊爵傳》:“關(guān)以五木,死一夕復(fù)甦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五木[ wǔ mù ]
⒈ ?五種取火的木材。
引《隋書·卷六九·王劭傳》:「伏愿遠(yuǎn)遵先圣,于五時(shí)取五木以變火?!?/span>
⒉ ?古代賭博的用具。如現(xiàn)今的骰子,有梟、盧、雉、犢、塞五采。
引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忿狷》:「桓宣武與袁彥道樗蒲,袁彥道齒不合,遂厲色擲去五木?!?br />唐·李白〈贈(zèng)別從甥高五〉詩(shī):「五木思一擲,如繩系窮猿?!?/span>
⒊ ?古代加在犯人身上的刑具。
引《明史·卷二〇九·楊爵傳》:「關(guān)以五木,死一夕復(fù)蘇?!?/span>
五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五 | wǔ | 二 | 4畫 | 基本字義 五 wǔ(ㄨˇ) ⒈ ?數(shù)名,四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國(guó)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(quán)的時(shí)期)。五帝(中國(guó)傳說中的五個(gè)帝王,通常指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嶺(指越城嶺,都龐嶺,萌渚嶺、騎田嶺、大庾嶺)。五岳(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 |
木 | mù | 木 | 4畫 | 基本字義 木 mù(ㄇㄨˋ) ⒈ ?樹類植物的通稱:樹木。喬木。灌木。木石(樹木和石頭,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)。緣木求魚。 ⒉ ?木料、木制品:木材。木器。木刻。木匠。木已成舟。 ⒊ ?棺材:棺木。 ⒋ ?質(zhì)樸:木訥(樸實(shí)遲鈍)。 ⒌ ?呆笨:木雞。 ⒍ ?感覺不靈敏,失去知覺:麻木。 ⒎ ?中國(guó)古代樂器八音之一。 ⒏ ?姓。 漢英互譯 numb、timber、tree、wood、woode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ree; wood, lumber; wooden |
五木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五木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