鶅雉
- 拼音zī zhì
- 注音ㄗ ㄓˋ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鶅雉[ zī zhì ]
⒈ ?古代指東方出產(chǎn)的野雞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指東方出產(chǎn)的野雞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十七年》“五雉為五工正” 晉 杜預(yù) 注:“五雉,雉有五種:西方曰鷷雉,東方曰鶅雉,南方曰翟雉,北方曰鵗雉, 伊 洛 之南曰翬雉?!?/span>
鶅雉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鶅 | zī | 鳥(niǎo) | 1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鶅 zī(ㄗ) ⒈ ?古代對(duì)野雞的別稱。 ⒉ ?鵵軌鳥(niǎo)(一說(shuō)是貓頭鷹)。 異體字 甾 |
雉 | zhì | 隹 | 1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雉 zhì(ㄓˋ) ⒈ ?鳥(niǎo),雄的羽毛很美,尾長(zhǎng);雌的淡黃褐色,尾較短。善走,不能久飛。肉可食,羽毛可做裝飾品。通稱“野雞”。 ⒉ ?古代計(jì)算城墻面積的單位,長(zhǎng)三丈高一丈為一雉。 ⒊ ?城墻:雉堞。 異體字 兕 垁 埃 搱 鴙 鶨 漢英互譯 pheasant English pheasant; crenellated wall |
鶅雉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鶅雉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