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僧祇劫
- 拼音ā sēng qí jié
- 注音ㄚ ㄙㄥ ㄑ一ˊ ㄐ一ㄝ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阿僧祇劫[ ā sēng qí jié ]
⒈ ?佛教語。謂無數(shù)極長之時節(jié)。
引證解釋
⒈ ?佛教語。謂無數(shù)極長之時節(jié)。參見“阿僧祇”。
引晉 法顯 《佛國記》:“菩薩從三阿僧祇劫,苦行不惜身命。”
明 汪廷訥 《獅吼記·攝對》:“阿僧祇劫修行,剎那時間瀟灑?!?br />元 李壽卿 《度柳翠》第二折:“柳翠,無量阿僧秪劫,與大千沙界輪迴,一切般若波羅蜜心,向不二門頭變化,一條大路上天堂?!?/span>
阿僧祇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僧 | sēng | 亻 | 14畫 | 基本字義 僧 sēng(ㄙㄥ) ⒈ ?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,梵語“僧伽”的簡稱:僧侶。僧尼。僧人。僧眾。僧俗。高僧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onze、monk 相關(guān)字詞 尼、俗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曾聲 English Buddhist priest, monk; san of Sanskrit sangha |
祇 | zhǐ qí | 礻 | 8畫 | 基本字義 祇 zhǐ(ㄓˇ) ⒈ ?正、恰、只?!对娊?jīng)?小雅?何人斯》:“胡逝我梁,祇攪我心?!比龂?魏?曹丕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多言寡誠,祇令事敗。” 其他字義 祇 qí(ㄑ一ˊ) ⒈ ?地神。說文解字:“祇,地祇,提出萬物者也?!比纾骸吧竦o”。 ⒉ ?安心。《詩經(jīng)?小雅?何人斯》:“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”鄭玄?箋:“一者之來見我,我則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” ⒊ ?大?!兑捉?jīng)?繫辭下》:“不遠(yuǎn)復(fù),無祇悔。” 異體字 示 秖 造字法 |
劫 | jié | 力 | 7畫 | 基本字義 劫 jié(ㄐ一ㄝˊ) ⒈ ?強取,掠奪:劫掠。洗劫。劫道。劫富濟貧。 ⒉ ?威逼,脅制:劫持(要挾,挾持)。劫制。 ⒊ ?災(zāi)難:劫數(shù)( shù )(佛教指注定的災(zāi)難)。劫難( nàn )。浩劫(大災(zāi)難)。遭劫。劫后余生。 異體字 刦 刧 刼 ? 漢英互譯 disaster、plunder、rob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take by force, coerce; disaster |
阿 | ā ē | 阝 | 7畫 | 基本字義 阿 ?。è冢?⒈ ?加在稱呼上的詞頭:阿大。阿爺。阿爹。阿羅漢。阿毛。阿婆。阿弟。阿姊。 其他字義 阿 ē(ㄜ) ⒈ ?迎合,偏袒:阿附。阿其所好。阿諛逢迎。 ⒉ ?凹曲處:山阿。 造字法 形聲:從阝、可聲 |
阿僧祇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阿僧祇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