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揆
- 拼音bǎi kuí
- 注音ㄅㄞˇ ㄎㄨㄟ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百揆[ bǎi kuí ]
⒈ ?總理國政之官。
⒉ ?指各種政務(wù)。
⒊ ?百官。
引證解釋
⒈ ?總理國政之官。
引《書·舜典》:“納于百揆,百揆時敘?!?br />蔡沉 集傳:“百揆者,揆度庶政之官,惟 唐 虞 有之,猶 周 之冢宰也?!?br />《舊唐書·代宗紀(jì)》:“唐 虞 之際,內(nèi)有百揆,庶政惟和?!?br />宋 王安石 《夔說》:“將有治于天下,則可以無相乎,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。”
明 張居正 《贈畢石庵宰朝邑敘》:“昔者 帝舜 起匹夫,攝百揆。及為天子,闢四門,明四目,達(dá)四聰,好問,好察邇言?!?/span>
⒉ ?指各種政務(wù)。
引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百揆允當(dāng),庶績咸熙?!?br />《舊唐書·盧杞傳》:“吉州 長史 盧杞,外矯儉簡,內(nèi)藏奸邪,三年擅權(quán),百揆失序,惡直丑正,亂國殄人?!?br />《資治通鑒·唐代宗永泰元年》:“長安 城中白晝椎剽,吏不敢詰,官亂職廢,將墮卒暴,百揆隳剌,如沸粥紛麻。”
胡三省 注:“唐 虞 有百揆之官。 孔安國 曰:揆,度也。度百事,總百官。此所謂百揆,蓋言百官之事也?!?/span>
⒊ ?百官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賞譽(yù)》:“桓公(桓溫 )語 嘉賓(郗超 ):‘ 阿源(殷浩 )有德有言,向使作令僕,足以儀刑百揆,朝廷用違其才耳!’”
《新唐書·高祖紀(jì)》:“戊辰, 隋帝(楊侑 )進(jìn) 唐王(李淵 )位相國,總百揆,備九錫。”
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與成君瓘書》:“云‘嗣王’,謂五年 太子晃(拓跋晃 )副理萬機(jī),總統(tǒng)百揆也?!?br />何啟 胡禮垣 《新政論議》:“吾故首則曰,擇百揆以協(xié)同寅?!?/span>
國語辭典
百揆[ bǎi kuí ]
⒈ ?總握國政的官員。
引《書經(jīng)·舜典》:「慎徽五典,五典克從。納于百揆,百揆時敘?!?/span>
⒉ ?百官。
引《文選·任昉·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》:「五倫以教,百揆時序?!?br />《文選·史岑·出師頌》:「憲章百揆,為世作楷?!?/span>
⒊ ?所有的政事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五九·張衡傳》:「百揆允當(dāng),庶績咸熙。」
百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揆 | kuí | 扌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揆 kuí(ㄎㄨㄟˊ) ⒈ ?度( duó ),揣測:揆度。揆策。揆古察今。 ⒉ ?道理,準(zhǔn)則:千載一揆。 ⒊ ?事務(wù):百揆。 ⒋ ?管理,掌管:揆百事。 ⒌ ?舊稱總攬政務(wù)的人,如宰相等:閣揆。揆席(宰相之位)。 異體字 楑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癸聲 English prime minister; to guess, estimate |
百 | bǎi | 白 | 6畫 | 基本字義 百 bǎi(ㄅㄞˇ) ⒈ ?數(shù)名,十個十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佰”代):百步穿楊。百兒八十。百分比。 ⒉ ?喻很多:百草。百貨。百姓(人民)。百般。百煉成鋼。百無聊賴。百廢俱興( xīng )。 異體字 佰 漢英互譯 hundred、all kind of 造字法 會意:從一、從白 English one hundred; numerous, many |
百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百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