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曲
- 拼音běi qǔ
- 注音ㄅㄟˇ ㄑㄨ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北曲[ běi qǔ ]
⒈ ?宋元以來北方諸宮調(diào)、散曲、戲曲所用的各種曲調(diào)的統(tǒng)稱,調(diào)子豪壯樸實(shí)。
英Northern Opera;
⒉ ?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戲曲。
引證解釋
⒈ ?宋 元 以來北方戲曲、散曲所用的各種曲調(diào)的統(tǒng)稱。與“南曲”相對(duì)。音樂上用七聲音階,調(diào)子豪壯樸實(shí),以弦樂器伴奏。
引明 胡侍 《真珠船·北曲》:“北曲音調(diào),大都舒雅宏壯,真能令人手舞足蹈,一唱三嘆。若南曲則悽婉嫵媚,令人不歡,直 顧長康 所謂老婢聲耳。故今奏之朝廷郊廟者,純用北曲,不用南曲?!?br />清 沉起鳳 《諧鐸·垂簾論曲》:“南曲有四聲,北曲止有三聲,以入聲派入平、上、去三聲之內(nèi)?!?/span>
⒉ ?金 元 時(shí)代流行于北方的戲曲,如雜劇、院本等。與“南戲”相對(duì)。
引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話》卷十八:“詞曲著名者,北曲則 關(guān)、鄭、馬、白,南曲則 施、高、湯、沉,皆巨子矣。”
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賓白》:“北曲之介白者,每折不過數(shù)言,即抹去賓白而止閲填詞,亦皆一氣呵成?!?/span>
國語辭典
北曲[ běi qǔ ]
⒈ ?最早的戲曲聲腔之一。盛行于元代,分為雜劇和散曲兩類。曲調(diào)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,宋、金以來說唱諸宮調(diào)演變而來,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。采七聲音階,音樂風(fēng)格高亢激越,剛勁豪放,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。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,無入聲,平聲分陰陽,不同于南曲有入聲。現(xiàn)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。
北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曲 | qū qǔ | 曰 | 6畫 | 基本字義 曲(麯、麴) qū(ㄑㄨ) ⒈ ?彎轉(zhuǎn),與“直”相對(duì):彎曲。曲折( zhé )。曲筆(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實(shí)、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;②寫文章時(shí)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)。曲肱而枕。曲盡其妙。 ⒉ ?不公正,不合理:曲說。曲解( jiě )。委曲求全。 ⒊ ?彎曲的地方:河曲。 ⒋ ?偏僻的地方:鄉(xiāng)曲。 ⒌ ?釀酒或制醬時(shí)引起發(fā)醇的東西:酒曲。曲霉。 ⒍ ?姓。 其他字義 曲 qǔ(ㄑㄨˇ) ⒈ ?能唱的文詞,一種藝術(shù)形式:曲藝。曲話。 ⒉ |
北 | běi bèi | 匕 | 5畫 | 基本字義 北 běi(ㄅㄟˇ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,左手的一邊,與“南”相對(duì):北方。北辰(古書指北極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與“南下”相對(duì))。北極星(出現(xiàn)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,人??克鎰e方向)。北國(指中國北部)。 ⒉ ?打了敗仗往回逃:敗北。 其他字義 北 bèi(ㄅㄟˋ) ⒈ ?古同“背”,違背,違反。 異體字 背 漢英互譯 north 相關(guān)字詞 南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north; northern; northward |
北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北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