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阇赤
- 拼音bì dū chì
- 注音ㄅ一ˋ ㄉㄨ ㄔˋ
- 繁體必闍赤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必阇赤[ bì dū chì ]
⒈ ?蒙古語(yǔ)音譯。元代官名,掌管文書(shū)等事。亦譯作“必徹徹”、“必赤赤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蒙古語(yǔ)音譯。 元 代官名,掌管文書(shū)等事。亦譯作“必徹徹”、“必赤赤”。
引宋 彭大雅 《黑韃事略》:“必徹徹者,漢語(yǔ)令史也,使之主行文書(shū)耳?!?br />元 無(wú)名氏 《射柳捶丸》第三折:“必赤赤懷著文簿?!?br />《元史·兵志二》:“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闍赤?!?br />《元史·祭祀志三》:“設(shè)神位于中書(shū)省,用登歌樂(lè),遣必闍赤致祭焉。必闍赤,譯言典書(shū)記者。”
必阇赤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阇 | dū shé | 門(mén) | 11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阇(闍) dū(ㄉㄨ) ⒈ ?城門(mén)上的臺(tái):阇城。 其他字義 阇(闍) shé(ㄕㄜˊ) ⒈ ?[阇梨]梵語(yǔ)“阿阇梨”的省稱(chēng)。意謂高僧。亦泛指僧。 異體字 闍 造字法 形聲:從門(mén)、者聲 English a Buddhist high priest |
赤 | chì | 赤 | 7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赤 chì(ㄔˋ) ⒈ ?紅色,比朱色稍暗的顏色:赤血。赤字。 ⒉ ?真誠(chéng),忠誠(chéng):赤誠(chéng)(極其真誠(chéng))。赤忱。赤子(純潔無(wú)暇的初生嬰兒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膽忠心。 ⒊ ?空無(wú)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 ⒋ ?裸露:赤腳(光腳)。 異體字 灻 烾 漢英互譯 bare、loyal、red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red; communist, 'red'; bare |
必 | bì | 心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必 bì(ㄅ一ˋ) ⒈ ?一定:必定。必然。必須(一定要)。必需(不可少的)。勢(shì)必。未必。事必躬親。 ⒉ ?決定,肯定:“深念遠(yuǎn)慮兮,勝乃可必”。 ⒊ ?固執(zhí):“毋意,毋必”。 ⒋ ?果真,假使:“王必?zé)o人,臣愿奉璧往使”。 漢英互譯 must、certainly、surely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八、從弋 English surely, most certainly; must |
必阇赤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必阇赤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