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紗籠
- 拼音bì shā lóng
- 注音ㄅ一ˋ ㄕㄚ ㄌㄨㄥˊ
- 繁體碧紗籠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碧紗籠[ bì shā lóng ]
⒈ ?五代王定?!短妻浴て鹱院唷罚骸巴醪ド俟仑?,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,隨僧齋飡。諸僧厭怠,播至,已飯矣。后二紀,播自重位出鎮(zhèn)是邦,因訪舊游,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。播繼以二絶句曰:'……上堂已了各西東,慚愧阇黎飯后鐘。二十年來塵撲面,如今始得碧紗籠。'”宋吳處厚《青箱雜記》卷六:“世傳魏野嘗從萊公(寇準)游陜府僧舍,各有留題。后復同游,見萊公之詩,已用碧紗籠護,而野詩獨否,塵昏滿壁。時有從行官妓,頗慧黠,即以袂就拂之。野徐曰:'若得常將紅袖拂,也應勝似碧紗籠。'萊公大笑。”后以“碧紗籠”為詩以人重的典故。
⒉ ?綠紗燈罩。
引證解釋
⒈ ?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起自寒苦》:“王播 少孤貧,嘗客 揚州 惠昭寺 木蘭院,隨僧齋飡。諸僧厭怠, 播 至,已飯矣。后二紀, 播 自重位出鎮(zhèn)是邦,因訪舊游,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。
引播 繼以二絶句曰:‘……上堂已了各西東,慙愧闍黎飯后鐘。二十年來塵撲面,如今始得碧紗籠。’”
宋 吳處厚 《青箱雜記》卷六:“世傳 魏野 嘗從 萊公 ( 寇準 )游 陜府 僧舍,各有留題。后復同游,見 萊公 之詩,已用碧紗籠護,而 野 詩獨否,塵昏滿壁。時有從行官妓,頗慧黠,即以袂就拂之。 野 徐曰:‘若得常將紅袖拂,也應勝似碧紗籠。’ 萊公 大笑?!?br />后以“碧紗籠”為詩以人重的典故。 宋 楊萬里 《行部決獄宿新隆寺觀鄒至完題壁》詩:“若愛殿前蒼玉佩,斷無身后碧紗籠?!?br />明 李東陽 《次韻寄題鏡川先生后樂園》之一:“多少舊題詩句在,碧紗籠底認青苔。”
亦省作“碧紗”。 宋 孫覿 《再至》詩:“懸知不是 唐 王播,慚愧高僧護碧紗。”
⒉ ?綠紗燈罩。
引五代 齊己 《燈》詩:“紅燼自凝清夜朵,赤心長謝碧紗籠。”
國語辭典
碧紗籠[ bì shā lóng ]
⒈ ?唐王播少時孤貧,寄食于揚州惠昭寺木蘭院。寺僧憎惡播,常于飯后始鳴鐘,待播至,飯已畢,播有感而發(fā),遂題詩于寺壁。后播貴,舊地重游,見昔日所題詩,皆已用碧紗籠罩,因又題:「二十年來塵撲面,而今始得碧紗籠。」典出五代漢·王定保也作「拂紺紗」、「護碧紗」、「罩碧紗」、「紗碧籠」、「紗籠碧」、「紗籠壁」、「紗為籠」。
引《唐摭言·卷七·起自寒苦》。后比喻因身分地位提高,連帶詩文亦受重視。唐·張仁溥〈題龍窩洞〉詩:「他日各為云外客,碧紗籠卻又如何?」清·孔尚任《小忽雷·第二出》:「留題處盡名登仕途,那討個碧紗籠句到寒儒。」
碧紗籠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紗 | shā | 纟 | 7畫 | 基本字義 紗(紗) sh?。è炸冢?⒈ ?用棉麻纖維、化學纖維等紡成的細縷,用它可以捻成線或織成布:棉紗。紡紗。 ⒉ ?經(jīng)緯線稀疏或有小孔的紡織品:羽紗。窗紗。紗布。紗帽(古代文官戴的一種帽子,后作官職的代稱。亦稱“烏紗帽”)。 ⒊ ?像紗布的:鐵紗。塑料紗。 異體字 紗 漢英互譯 gauze、voile、yarn 造字法 形聲:從纟、少聲 English gauze, thin silk; yarn, thread |
籠 | lóng lǒng | 龍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籠(籠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用竹篾、木條編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:燈籠。熏籠。 ⒉ ?用竹篾、木條或金屬絲等編插而成的養(yǎng)鳥或蟲的器具:雞籠。鳥籠。蟈蟈籠。 ⒊ ?舊時囚禁犯人的東西:囚籠。牢籠。 ⒋ ?用竹木或金屬材料制成的有蓋的蒸東西器具:籠屜。蒸籠。 ⒌ ?泛指包絡之物:籠頭。 其他字義 籠(籠) lǒng(ㄌㄨㄥˇ) ⒈ ?較大的箱子:箱籠。 ⒉ ?遮蓋,罩?。夯\罩。煙籠霧罩。 ⒊ ?概括而不分明,不具體,稱“籠統(tǒng)”。 |
碧 | bì | 石 | 14畫 | 基本字義 碧 bì(ㄅ一ˋ) ⒈ ?青綠色的玉石:碧玉。 ⒉ ?青綠色:碧綠。金碧輝煌。碧空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luish green、green jade 造字法 形聲:從王、從石、白聲 English jade; green, blue |
碧紗籠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碧紗籠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