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則
- 拼音bù zé
- 注音ㄅㄨˋ ㄗㄜˊ
- 繁體不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不則[ bù zé ]
⒈ ?同“否則”。猶言則,就。不,助詞,無義。見“不咱”。不循法度。同“否則”。不只;不止。按,原釋“不只;不止”,不確,當(dāng)為“不是”意。“則”用在副詞后有“是”義。參見“也則”、“但則”。參見:“但則、
引證解釋
⒈ ?同“否則”。
⒉ ?猶言則,就。不,助詞,無義。
引《逸周書·祭公》:“我不則寅哉,寅哉!”
孔晁 注:“寅,敬也。不則,猶言則也。”
⒊ ?不循法度。
引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帝入太學(xué),承師問道,退習(xí)而考於太傅,太傅罰其不則而匡其不及。”
顏師古 注:“則,法也?!?/span>
⒋ ?不只;不止。
引宋 楊萬里 《己未春日山居雜興》詩之八:“即今遍地欒枝錦,不則梢頭幾點紅?!?br />元 無名氏 《盆兒鬼》第一折:“他不則説出來,必然做出來。”
⒌ ?見“不咱”。
⒍ ?同“否則”。
引《資治通鑒·后唐潞王清太元年》:“時 潞王 使者多為鄰道所執(zhí),不則依阿操兩端,惟 隴州 防御使 相里金 傾心附之。”
胡三省 注:“不讀曰否。”
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》:“説話不迂腐,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脫;行文不板實,一篇之內(nèi)但有一二段空靈,此即可以填詞之人也。不則另尋別計,不當(dāng)以有用精神,費之無益之地?!?/span>
國語辭典
不則[ bù zé ]
⒈ ?超出某一特定的范圍或數(shù)目。元·白樸也作「不止」、「則不」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說·碾玉觀音》:「郡王給與身價,因此取名秀秀養(yǎng)娘。不則一日,朝廷賜下一領(lǐng)團花繡戰(zhàn)袍,當(dāng)時秀秀依樣繡出一件來。」
《梧桐雨·第二折》:「不則向金盤中好看,便宜將玉手擎餐。」
不則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則 | zé | 刂 | 6畫 | 基本字義 則(則) zé(ㄗㄜˊ) ⒈ ?模范:以身作則。 ⒉ ?規(guī)程,制度:規(guī)則??倓t。原則。細則。 ⒊ ?效法:則先烈之言行。 ⒋ ?表示因果關(guān)系,就,便:聞過則喜。 ⒌ ?表示轉(zhuǎn)折,卻:今則不然。 ⒍ ?表示肯定判斷,乃,是:此則余之罪也。 ⒎ ?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數(shù)字后,列舉原因或理由:一則房子太小,二則參加的人數(shù)多。 ⒏ ?與“做”相近(中國宋、元、明代小說、戲劇里常用):則甚(做什么)。 ⒐ ?量詞,指成文的條數(shù):新聞兩 |
不 | bù fǒu | 一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不 bù(ㄅㄨˋ) ⒈ ?副詞。 ⒉ ?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(xué)無術(shù)。不速之客。 ⒊ ?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 ⒋ ?用在句末表疑問:他現(xiàn)在身體好不? 其他字義 不 fǒu(ㄈㄡˇ) ⒈ ?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 異體字 否 柎 漢英互譯 no、not 相關(guān)字詞 沒有 造字法 象形 |
不則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不則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