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政使
- 拼音bù zhèng shǐ
- 注音ㄅㄨˋ ㄓㄥˋ ㄕ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布政使[ bù zhèng shǐ ]
⒈ ?官名。明洪武九年(公元1376年)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。宣德后,全國府、州、縣等分統(tǒng)于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,每司設(shè)左、右布政使各一人,為一省最高行政長(zhǎng)官。后因軍事需要,增設(shè)總督、巡撫等官,權(quán)位高于布政使。清代始正式定為督、撫屬官,專管一省的財(cái)賦和人事。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后,每省設(shè)布政使一員,直隸亦設(shè),江蘇則設(shè)二員,分駐江寧、蘇州。俗稱藩司、藩臺(tái)。參閱《續(xù)文獻(xiàn)通考·職官·布政使司》、《清會(huì)典事例·吏部·官制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官名。 明 洪武 九年(公元1376年)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。 宣德 后,全國府、州、縣等分統(tǒng)于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,每司設(shè)左、右布政使各一人,為一省最高行政長(zhǎng)官。后因軍事需要,增設(shè)總督、巡撫等官,權(quán)位高于布政使。 清 代始正式定為督、撫屬官,專管一省的財(cái)賦和人事。 康熙 六年(公元1667年)后,每省設(shè)布政使一員, 直隸 亦設(shè), 江蘇 則設(shè)二員,分駐 江寧、蘇州。俗稱藩司、藩臺(tái)。參閱《續(xù)文獻(xiàn)通考·職官·布政使司》、《清會(huì)典事例·吏部·官制》。
國語辭典
布政使[ bù zhèng shǐ ]
⒈ ?職官名。明清各省民政兼財(cái)政長(zhǎng)官。屬承宣布政使司,受轄于督撫,與掌理刑名的按察使并稱為「兩司」。也作「藩臺(tái)」、「藩司」。
布政使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政 | zhèng | 攵 | 9畫 | 基本字義 政 zhèng(ㄓㄥˋ) ⒈ ?治理國家事務(wù):政治。政府。政黨。政權(quán)。政綱。政策。政令。政績(jī)。政見。政客(為個(gè)人或某一集團(tuán)利益從事政治活動(dòng)的人)。政局。政變。參政。議政。 ⒉ ?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(yè)務(wù):財(cái)政。郵政。民政。 ⒊ ?家庭或集體生活中的事務(wù):家政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正 漢英互譯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、politics 造字法 形聲:從攵、正聲 English government, political affairs |
使 | shǐ | 亻 | 8畫 | 基本字義 使 shǐ(ㄕˇ) ⒈ ?用:使用。使勁。使役。使力。使錢。 ⒉ ?派,差譴:使喚。使命。使女。 ⒊ ?讓,令,叫:迫使。 ⒋ ?假若:假使。即使。 ⒌ ?奉命辦事的人:使者。大使。公使。使館。 異體字 駛 漢英互譯 employ、envoy、if、probe、send、use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吏聲 English cause, send on a mission, order; envoy, messenger, ambassador |
布 | bù | 巾 | 5畫 | 基本字義 布 bù(ㄅㄨˋ) ⒈ ?棉、麻及棉型化學(xué)短纖維經(jīng)紡紗后的織成物:布匹。布帛。布衣。 ⒉ ?古代的一種錢幣。 ⒊ ?宣告,對(duì)眾陳述:宣布。發(fā)布。布告。開誠布公(推誠相見,坦白無私)。 ⒋ ?分散到各處:散布。遍布。星羅棋布。 ⒌ ?流傳,散播:布道。布施。 ⒍ ?做出安排:布置。布景。布局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佈 ? 漢英互譯 cloth、fabric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cotton cloth, textiles, linen |
布政使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布政使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