豺獺
- 拼音chái tǎ
- 注音ㄔㄞˊ ㄊㄚˇ
- 繁體豺獺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豺獺[ chái tǎ ]
⒈ ?豺祭和獺祭。初春,河水解凍,獺開始大肆捕殺魚類;深秋,鳥獸長成,豺大量殺獸以備冬。古人因以附會其為捕獵前的祭祀,并且以此作為人類魚獵季節(jié)的開始。
引證解釋
⒈ ?豺祭和獺祭。初春,河水解凍,獺開始大肆捕殺魚類;深秋,鳥獸長成,豺大量殺獸以備冬。古人因以附會其為捕獵前的祭祀,并且以此作為人類魚獵季節(jié)的開始。參見“豺祭”、“獺祭魚”。
引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獺祭魚,然后虞人入澤梁;豺祭獸,然后田獵。”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東風解凍,蟄蟲始振,魚上冰,獺祭魚,鴻雁來?!?br />鄭玄 注:“皆記時候也……此時魚肥美,獺將食之,先以祭也?!?br />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豺乃祭獸戮禽。”
《漢書·貨殖傳序》:“育之以時,而用之有節(jié)。屮木未落,斧斤不入於山林;豺獺未祭,置網(wǎng)不布於壄澤;鷹隼未擊,矰弋不施於徯隧?!?br />南朝 宋 宗炳 《明佛論》:“因豺獺以為節(jié),疾非時之傷孕;解置而不網(wǎng),明含氣之命重矣?!?br />唐中宗 《拜南效制》:“豺獺有祭,下不隔於微品。犧牲畢陳,上以先於嚴配?!?br />宋 劉弇 《元符南郊大禮賦》:“登魚奠獸,肇豺獺之知?!?/span>
豺獺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獺 | tǎ | 犭 | 16畫 | 基本字義 獺(獺) tǎ(ㄊㄚˇ) ⒈ ?〔水獺〕哺乳動物,腳短,趾間有蹼,體長七十余厘米。晝伏夜出,善游水,食魚、蛙等,毛棕褐色,是珍貴的襲皮。 ⒉ ?〔旱獺〕哺乳動物,前肢發(fā)達善掘土,毛皮可制衣帽。是鼠疫的傳播者。亦稱“土撥鼠”。 ⒊ ?〔海獺〕哺乳動物,體圓而長,毛皮很珍貴。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。通稱“海龍”。 異體字 獺 ? 漢英互譯 otter 造字法 形聲:從犭、賴聲 English otter |
豺 | chái | 豸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豺 chái(ㄔㄞˊ) ⒈ ?哺乳動物,貪食,殘暴,常成群侵襲家畜。分布于中國及俄羅斯西伯利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地(亦稱“豺狗”):豺狼。 異體字 犲 漢英互譯 jackal 造字法 形聲:從豸、才聲 English wolf; cruel, wicked, mean |
豺獺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豺獺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