螭頭載筆
- 拼音chī tóu zǎi bǐ
- 注音ㄔ ㄊㄡˊ ㄗㄞˇ ㄅ一ˇ
- 繁體螭頭載筆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螭頭載筆[ chī tóu zǎi bǐ ]
⒈ ?《新唐書(shū)·百官志二》:“其后復(fù)置起居舍人,分侍左右,秉筆隨宰相入殿。若仗在紫宸內(nèi)閣,則夾香案分立殿下,直第二螭首,和墨濡筆,皆即坳處,時(shí)號(hào)螭頭?!币蛞浴绑ゎ^載筆”表示史官侍值。
引證解釋
⒈ ?因以“螭頭載筆”表示史官侍值。
引《新唐書(shū)·百官志二》:“其后復(fù)置起居舍人,分侍左右,秉筆隨宰相入殿。若仗在紫宸內(nèi)閣,則夾香案分立殿下,直第二螭首,和墨濡筆,皆即坳處,時(shí)號(hào)螭頭?!?br />明 張居正 《議處史職疏》:“議史臣侍直。謹(jǐn)按禮儀定式,凡遇常朝,記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,近上,便於觀聽(tīng),即古螭頭載筆之意。”
螭頭載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載 | zǎi zài | 車 | 10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載(載) zǎi(ㄗㄞˇ) ⒈ ?年;歲:千載難逢。三年兩載。 ⒉ ?記錄;刊登;描繪:記載。連載。轉(zhuǎn)載。 其他字義 載(載) zài(ㄗㄞˋ) ⒈ ?裝,用交通工具裝:載客。載貨。載重。載體。裝載。滿載而歸。 ⒉ ?充滿:怨聲載道。 ⒊ ?乃,于是(古文里常用來(lái)表示同時(shí)做兩個(gè)動(dòng)作):載歌載舞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載 縡 漢英互譯 carry、hold、record、year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load; carry; transport, convey |
頭 | tóu tou | 大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頭(頭) tóu(ㄊㄡˊ) ⒈ ?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(dòng)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:頭骨。頭腦。頭臉(①頭和臉;②指面貌;③指面子,體面)。頭角( jiǎo )(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)。 ⒉ ?指頭發(fā)或所留頭發(fā)的樣式:留頭。剃頭。 ⒊ ?物體的頂端:山頭。筆頭。兩頭尖。 ⒋ ?指事情的起點(diǎn)或端緒:從頭兒說(shuō)起。頭緒。 ⒌ ?物體的殘余部分:布頭兒。 ⒍ ?以前,在前面的:頭三天。 ⒎ ?次序在前,第一:頭等。頭生。 ⒏ ?首領(lǐng):頭子。頭目。 ⒐ |
螭 | chī | 蟲(chóng) | 1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螭 chī(ㄔ) ⒈ ?古代傳說(shuō)中一種沒(méi)有角的龍。古建筑或器物、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:螭頭。 ⒉ ?古同“魑”,魑魅。 異體字 彲 魑 彨 造字法 形聲:從蟲(chóng)、離聲 English a dragon whose horns have not grown; cruel |
筆 | bǐ | 毛 | 10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筆(筆) bǐ(ㄅ一ˇ) ⒈ ?寫(xiě)字、畫(huà)圖的工具:毛筆。鋼筆。鉛筆。筆架。筆膽。 ⒉ ?組成漢字的點(diǎn)、橫、直、撇、捺等:筆畫(huà)。筆順。筆形。筆道。 ⒊ ?用筆寫(xiě),寫(xiě)作的:筆者。代筆。筆耕。筆談。筆誤。筆譯。筆戰(zhàn)。筆名。 ⒋ ?寫(xiě)字、畫(huà)畫(huà)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:筆體。筆法。筆力。文筆。工筆。曲筆。伏筆。 ⒌ ?像筆一樣直:筆直。筆挺。筆陡。 ⒍ ?量詞,指錢款:一筆錢。 ⒎ ?指散文:“謝玄暉善為詩(shī),任彥升工于筆”。隨筆。 異 |
螭頭載筆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螭頭載筆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