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葭
- 拼音chuī jiā
- 注音ㄔㄨㄟ ㄐ一ㄚ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吹葭[ chuī jiā ]
⒈ ?古代候氣之法,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內(nèi)端,氣至則灰散?!逗鬂h書·律歷志上》:“候氣之法,為室三重,戶閉,涂釁必周,密布緹縵。室中以木為案,每律各一,內(nèi)庳外高,從其方位,加律其上,以葭莩灰抑其內(nèi)端,案歷而候之,氣至者灰動。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,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?!?/p>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候氣之法,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內(nèi)端,氣至則灰散。
引《后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候氣之法,為室三重,戶閉,涂釁必周,密布緹縵。室中以木為案,每律各一,內(nèi)庳外高,從其方位,加律其上,以葭莩灰抑其內(nèi)端,案歷而候之,氣至者灰動。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,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?!?br />唐 杜甫 《小至》詩:“刺繡五紋添弱線,吹葭六琯動飛灰。”
明 高啟 《至日夜坐客館》詩:“旅蹤猶泊梗,陽氣又吹葭?!?/span>
國語辭典
吹葭[ chuī jiā ]
⒈ ?古代將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內(nèi),以占知季候。若某節(jié)氣至,和它相應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飛動起來,故稱節(jié)氣變換為「吹葭」。見《續(xù)漢書志·第一·律歷志上》。唐·杜甫〈小至〉詩:「刺繡五紋添弱線,吹葭六琯動浮灰。」也作「吹灰」。
吹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葭 | jiā | 艸 | 12畫 | 基本字義 葭 jiā(ㄐ一ㄚ) ⒈ ?初生的蘆葦:葭蘆。葭莩(①蘆葦中的薄膜;②喻關(guān)系疏遠的親戚,如“葭葭之親”)。 ⒉ ?古同“笳”,一種樂器。 異體字 蕸 造字法 形聲:上形下聲 English bulrush, reed; flute, whistle |
吹 | chuī | 口 | 7畫 | 基本字義 吹 chuī(ㄔㄨㄟ) ⒈ ?合攏嘴唇用力出氣:吹打。吹燈(a.把燈火吹滅;b.喻人死亡;c.喻失敗、垮臺)。吹毛求疵。吹鼓手(a.辦婚、喪事時吹奏鼓樂的人;b.胡亂吹捧和宣揚別人的人)。吹灰之力。 ⒉ ?說大話:吹牛。吹噓。 ⒊ ?類似吹的動作:吹拂。風吹草動。 ⒋ ?(事情)失?。捍蹬_。 ⒌ ?消息流傳,鼓動宣傳:鼓吹。 異體字 ? 龡 弞 漢英互譯 blow、boast、puff 造字法 形聲:左形右聲 English blow; puff; brag, boast |
吹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吹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