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簫
- 拼音chuī xiāo
- 注音ㄔㄨㄟ ㄒ一ㄠ
- 繁體吹簫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吹簫[ chuī xiāo ]
⒈ ?吹奏簫管。
⒉ ?用伍子胥吳市吹簫乞食事,謂乞食。
⒊ ?漢劉向《列仙傳·蕭史》:“蕭史者,秦穆公時(shí)人也,善吹簫,能致孔雀、白鶴于庭。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,公遂以女妻焉。”后遂以“吹簫”為締結(jié)婚姻的典實(shí)。
引證解釋
⒈ ?吹奏簫管。
引《史記·周勃世家》:“勃 以織薄曲為生,常為人吹簫給喪事?!?br />唐 杜牧 《寄揚(yáng)州韓綽判官》詩:“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?!?br />清 錢謙益 《偶讀<史記>戲書紙尾》詩之二:“牘背千金獄始明,吹簫織薄可憐生。”
⒉ ?用 伍子胥 吳 市吹簫乞食事,謂乞食。詳“吳市吹簫”。
引唐 虞世南 《結(jié)客少年場行》:“吹簫入 吳 市,擊筑游 燕 肆?!?br />郁達(dá)夫 《懷揚(yáng)州》詩:“亂擲黃金買 阿嬌,窮來 吳 市再吹簫?!?/span>
⒊ ?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蕭史》:“蕭史 者, 秦穆公 時(shí)人也,善吹簫,能致孔雀、白鶴於庭。
引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,公遂以女妻焉?!?br />后遂以“吹簫”為締結(jié)婚姻的典實(shí)。 唐 白居易 《得景請預(yù)駙馬所司欲科家長罪不伏判》:“選吹簫之匹,雖則未獲真人;預(yù)傅粉之郎,豈可濫收庶子?”
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小星》:“好遂吹簫愿,喜 嬴臺 乘鸞風(fēng)便?!?/span>
國語辭典
吹簫[ chuī xiāo ]
⒈ ?吹奏簫樂。
引《史記·卷五七·絳侯周勃世家》:「勃以織薄曲為生,常為人吹簫給喪事。」
唐·杜牧〈寄揚(yáng)州韓綽判官〉詩:「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?」
⒉ ?戰(zhàn)國時(shí)伍子胥吹簫乞食于吳市的事。見《史記·卷七九·范雎蔡澤傳》。后世遂稱乞食為「吹簫」。
⒊ ?相傳春秋蕭史善吹簫,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。見漢·劉向《列仙傳·卷上·蕭史》。后比喻締結(jié)婚姻。
引唐·白居易〈得景請預(yù)駙馬所司糾云景庶子也且違格令欲科家長罪不伏〉:「選吹簫之匹,雖則未獲貞人,預(yù)傅粉之郎,豈可濫收庶子?」
吹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簫 | xiāo | 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簫(簫) xiāo(ㄒ一ㄠ) ⒈ ?管樂器名,古代的“排簫”是許多管子排在一起的,現(xiàn)代用一根管子,豎著吹,亦稱“洞簫”。 ⒉ ?弓的末端。 異體字 簫 簘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肅聲 English bamboo flute |
吹 | chuī | 口 | 7畫 | 基本字義 吹 chuī(ㄔㄨㄟ) ⒈ ?合攏嘴唇用力出氣:吹打。吹燈(a.把燈火吹滅;b.喻人死亡;c.喻失敗、垮臺)。吹毛求疵。吹鼓手(a.辦婚、喪事時(shí)吹奏鼓樂的人;b.胡亂吹捧和宣揚(yáng)別人的人)。吹灰之力。 ⒉ ?說大話:吹牛。吹噓。 ⒊ ?類似吹的動(dòng)作:吹拂。風(fēng)吹草動(dòng)。 ⒋ ?(事情)失敗:吹臺。 ⒌ ?消息流傳,鼓動(dòng)宣傳:鼓吹。 異體字 ? 龡 弞 漢英互譯 blow、boast、puff 造字法 形聲:左形右聲 English blow; puff; brag, boast |
吹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吹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