毳袍
- 拼音cuì páo
- 注音ㄘㄨㄟˋ ㄆㄠ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毳袍[ cuì páo ]
⒈ ?毛制的長衣。
⒉ ?毛制的僧袍。
⒊ ?借指僧人。
引證解釋
⒈ ?毛制的長衣。
引宋 江休復(fù) 《江鄰幾雜志》:“婦人不服寬袴與襜,製旋裙必前后開胯,以便乘驢。其風(fēng)聞於都下妓女,而士人家反慕傚之,曾不知恥辱如此,又涼以褐紬為之,以代毳袍?!?br />元 湯式 《一枝花·題白梅深處》套曲:“指顧間自吟嘯,但則覺花氣氤氳襲毳袍。”
⒉ ?毛制的僧袍。
引《全唐詩話》卷六引 五代 齊己 詩:“豈知物外金僊子,甘露天香滴毳袍。”
⒊ ?借指僧人。參見“毳衲”、“毳客”。
引五代 齊己 《喜得自牧上人書》詩:“吳 都使者泛驚濤, 靈一 傳書慰毳袍?!?/span>
毳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袍 | páo | 衤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袍 páo(ㄆㄠˊ) ⒈ ?中式長衣:袍子。長袍。旗袍。棉袍。皮袍。同袍(舊時(shí)軍人相稱)。袍澤(“袍”和“澤”均為古代衣服,后以此稱軍隊(duì)中的同事,如“袍袍之誼”、“袍袍故舊”)。 ⒉ ?衣服的前襟:“反袂拭面,涕沾袍”。 異體字 袌 漢英互譯 gown、robe 造字法 形聲:從衣、包聲 English long gown, robe, cloak |
毳 | cuì | 毛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毳 cuì(ㄘㄨㄟˋ) ⒈ ?〔毳毛〕醫(yī)學(xué)上指人體表面除頭發(fā)、陰毛、腋毛外,其他部位生的細(xì)毛。俗稱“寒毛”。 ⒉ ?鳥獸的細(xì)毛。 異體字 橇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fine hair or fur on animals |
毳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毳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