儋耳
- 拼音dān ěr
- 注音ㄉㄢ ㄦ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儋耳[ dān ěr ]
⒈ ?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(shù)民族的風(fēng)俗。雕鏤其頰,皮連耳廓,分為數(shù)支,下垂至肩,作為妝飾。
⒉ ?古代北方國名。
⒊ ?古代南方國名。又名離耳。漢元鼎六年內(nèi)屬,稱儋耳郡。在今海南島儋縣。
引證解釋
⒈ ?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(shù)民族的風(fēng)俗。雕鏤其頰,皮連耳廓,分為數(shù)支,下垂至肩,作為妝飾。參閱《后漢書·明帝紀(jì)》 李賢 注。
引《后漢書·西南夷傳·哀牢》:“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,其渠帥自謂王者,耳皆下肩三寸,庶人則至肩而已。”
唐 張說 《宋公遺愛碑頌》:“雖有文身鑿齒,被髦儋耳,衣卉麵木,巢山館水,種落異俗而化齊,言語不通而心喻矣?!?/span>
⒉ ?古代北方國名。
引《山海經(jīng)·大荒北經(jīng)》:“有 儋耳 之國, 任 姓, 禺號 子,食穀?!?/span>
⒊ ?古代南方國名。又名 離耳。漢 元鼎 六年內(nèi)屬,稱 儋耳郡。在今 海南島 儋縣。
引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九疑 蒼梧 以南至 儋耳 者,與 江 南大同俗,而 楊 越 多焉?!?br />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儋耳 黑齒 之酋, 金鄰 象郡 之渠。”
劉逵 注:“儋耳 人鏤其耳匡。”
唐 沉佺期 《初達(dá)驩州》詩:“水行 儋耳 國,陸行 雕題 藪?!?br />宋 蘇軾 《桄榔庵銘》:“東坡居士,謫于 儋耳?!?br />清 管掄 《蠻中作》詩:“從來圣世要荒外, 儋耳 龍場 自有人。”
《說文·耳部》“聸,垂耳也。從耳詹聲。南方有 聸耳國” 清 段玉裁 注:“古祇作‘耽’,一變?yōu)?聸耳,再變則為 儋耳 矣?!?/span>
儋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耳 | ěr | 耳 | 6畫 | 基本字義 耳 ěr(ㄦˇ) ⒈ ?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(通稱“耳朵”):耳背( bèi )。耳垂。耳鬢廝磨( mó )。耳穴。耳聰目明。耳濡目染。 ⒉ ?像耳朵的東西:木耳。銀耳。 ⒊ ?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:耳房。鼎耳。 ⒋ ?聽說:耳聞。耳軟。耳順(指年至六十,聽到別人的話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歲)。 ⒌ ?文言助詞,而已,罷了:想當(dāng)然耳。 ⒍ ?文言語氣詞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壯士不死則已,死即舉大名耳”。 漢英 |
儋 | dān dàn | 亻 | 15畫 | 基本字義 儋 dān(ㄉㄢ) ⒈ ?〔儋縣〕地名,在中國海南省。 其他字義 儋 dàn(ㄉㄢˋ) ⒈ ?古同“擔(dān)”,負(fù)荷。 異體字 擔(dān)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詹聲 English a small jar; to bear a burden; a load of two |
儋耳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儋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