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徹
- 拼音dòng chè
- 注音ㄉㄨㄥˋ ㄔㄜˋ
- 繁體洞徹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洞徹[ dòng chè ]
⒈ ?徹底地理解。
英understand thoroughly; 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; know clearly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洞澈”。
⒉ ?透明,清澈。
引南朝 梁 沉約 《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》詩:“洞徹隨清淺,皎鏡無冬春?!?br />唐 歐陽詹 《智達(dá)上人水精念珠歌》:“良工磨拭成貫珠,泓澄洞澈看如無?!?br />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論悟一》:“一日師令往某處,正雪中,既寒且饑,因結(jié)屨忽有悟,則見天地萬物,洪纖曲直,如清浄琉璃,無不洞徹?!?br />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一》:“海澄公 家有一三足蟾,可為扇墜,視之如精金鎔液,洞澈空明,為希有之寶?!?/span>
⒊ ?十分明亮。
引《漢武故事》:“扇屏悉以白琉璃作之,光照洞徹,以白珠為簾,玳瑁押之。”
宋 蘇軾 《佛心鑒偈》:“軾 第三子 過 蓄烏銅鑑,圜徑數(shù)寸,光明洞澈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鞏仙》:“道士展其袖…… 尚 窺之,中大如屋。伏身入,則光明洞徹,寬若廳堂?!?/span>
⒋ ?虛空貌;通敞貌。
引三國(guó) 魏 阮籍 《首陽山賦》:“下崎嶇而無薄兮,上洞徹而無依。”
宋 葉適 《林正仲墓志銘》:“元章 新造廣宅,東望海,西挹 三港 諸山,曲樓重坐,門牖洞徹。”
明 李東陽 《楚觀樓記》:“蓋耳目之所在,必虛空洞徹,四達(dá)不蔽而后能發(fā)。”
⒌ ?通曉,透徹了解。
引南朝 梁 江淹 《水上神女賦》:“理洞徹於俗聽,物驚恠於世心?!?br />元 楊暹 《西游記》第一本第三出:“﹝ 玄奘 ﹞十五歲無經(jīng)不通,本宗性命,了然洞徹?!?br />清 曾國(guó)藩 《復(fù)劉霞仙中丞書》:“研究<三禮>,洞澈先王經(jīng)世宰物之本,達(dá)於義理之原。”
趙自 《第二雙眼睛》:“他的確有了一雙能夠洞澈黑暗的海底秘密的眼睛。”
⒍ ?通達(dá)。
引《漢武帝內(nèi)傳》:“﹝ 武帝 ﹞至三歲, 景帝 抱於膝上撫念之,知其心藏洞徹。”
唐 杜甫 《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》詩:“韋生 富春秋,洞澈有清識(shí)。”
⒎ ?形容為人光明磊落。
引宋 司馬光 《河上督役懷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時(shí)器之鞫獄滄州》詩:“公明 抱全德,洞澈無緇磷。”
宋 曾鞏 《祭歐陽少師文》:“維公平生,愷悌忠實(shí),內(nèi)外洞徹,初終若一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洞徹[ dòng chè ]
⒈ ?明白透澈。唐·杜甫〈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〉詩:「韋生富春秋,洞徹有清識(shí)?!挂沧鳌付闯骸埂?/p>
引《金史·卷一三一·方伎傳·張?jiān)貍鳌罚骸改巳W(xué)醫(yī),無所知名,夜夢(mèng)有人用大斧長(zhǎng)鑿鑿心開竅,納書數(shù)卷于其中,自是洞徹其術(shù)?!?/span>
洞徹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洞 | dòng | 氵 | 9畫 | 基本字義 洞 dòng(ㄉㄨㄥˋ) ⒈ ?窟窿,深穴,孔:洞穴。山洞。洞簫??斩?。漏洞。洞府。洞天。 ⒉ ?打洞,打成洞(穿透):一狼洞其中。 ⒊ ?透徹地,清楚地:洞悉。洞穿。 ⒋ ?說數(shù)字時(shí)用來代替零。 異體字 ? 硐 迵 漢英互譯 cavity、hole、hollow、howe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同聲 English cave, grotto; ravine; hole |
徹 | chè | 彳 | 7畫 | 基本字義 徹(徹) chè(ㄔㄜˋ) ⒈ ?通,透:貫徹。透徹。徹底。徹骨。徹悟。響徹。 ⒉ ?治,開發(fā):“徹田為糧”。 ⒊ ?毀壞:“徹我墻屋”。 異體字 徹 造字法 形聲:從彳、切聲 English penetrate, pervade; penetrating |
洞徹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洞徹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