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倫春族
- 拼音è lún chūn zú
- 注音ㄜˋ ㄌㄨㄣˊ ㄔㄨㄣ ㄗㄨˊ
- 繁體鄂倫春族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鄂倫春族[ è lún chūn zú ]
⒈ ?我國少數(shù)民族之一。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(qū)·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省。以畜牧業(yè)為主,少數(shù)從事農業(yè)。人口約七千。
引證解釋
⒈ ?我國少數(shù)民族之一。主要分布在 內蒙古自治區(qū) 呼倫貝爾盟 和 黑龍江省。以畜牧業(yè)為主,少數(shù)從事農業(yè)。人口約七千。
國語辭典
鄂倫春族[ è lún chūn zú ]
⒈ ?我國少數(shù)民族之一。人口約七千,主要聚居于二處:一、住在黑龍江、合江二省中部興安嶺山區(qū)的是南鄂倫春,多畜馬,俗稱「使馬部」。二、住在嫩江省西北部興安嶺山區(qū)的是北鄂倫春,多畜馴鹿(四不像)?,俗稱「使鹿部」或「馴鹿部」。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-通古斯語族的通古斯語支。無文字,使用漢文。本以狩獵為生,現(xiàn)在科技、文教均已迅速發(fā)展。信仰薩滿教。人死用棺木架置樹上風葬。
鄂倫春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族 | zú | 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族 zú(ㄗㄨˊ) ⒈ ?親屬,泛指同姓之親:族規(guī)。族長。家族。 ⒉ ?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:種族。 ⒊ ?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(wěn)定共同體,他們有共同的語言、經濟生活以及表現(xiàn)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:民族。 ⒋ ?聚居而有血統(tǒng)關系的人群的統(tǒng)稱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 ⒌ ?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:芳香族。 ⒍ ?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親、妻家的人都殺死:族滅。 ⒎ ?聚合,集中:云 |
倫 | lún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倫(倫) lún(ㄌㄨㄣˊ) ⒈ ?輩,類:無與倫比。不倫不類。 ⒉ ?人與人之間的關系:人倫。天倫。倫常。倫理。 ⒊ ?條理,次序:倫次。倫類(a.條理;b.同類)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倫 漢英互譯 human relations、logic、match、order、peer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侖聲 English normal human relationships |
鄂 | è | 阝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鄂 è(ㄜˋ) ⒈ ?中國湖北省的別稱。 ⒉ ?古同“諤”,正直的話。 ⒊ ?古同“愕”,驚訝。 ⒋ ?古同“萼”,花托。 ⒌ ?邊界:“紛被麗而亡鄂”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堮 腭 ? 造字法 形聲:從噩、阝聲 English Hubei province; startled |
春 | chūn | 日 | 9畫 | 基本字義 春 chūn(ㄔㄨㄣ) ⒈ ?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農歷正月至三月)。春節(jié)。春色。春暉(春天的陽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婦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歲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,魯國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歷史或歷史著作;e.中國的歷史上的一個時代)。 ⒉ ?兩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懷春。 ⒊ ?生機:大地回春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? 旾 萅 漢英 |
鄂倫春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鄂倫春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