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禬子
- 拼音èr guì zǐ
- 注音ㄦˋ ㄍㄨㄟˋ ㄗ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二禬子[ èr guì zǐ ]
⒈ ?亦作“二會子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二會子”。宗教名。舊時(shí)流行于 淮南 地區(qū)。
引宋 陸游 《條對狀》:“惟是妖幻邪人,平時(shí)誑惑良民,結(jié)連素定,待時(shí)而發(fā),則其為害,未易可測。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, 淮南 謂之二禬子,兩 浙 謂之牟尼教, 江東 謂之四果?!?br />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天子見了道:‘這和尚必是南方二會子左道術(shù),使此妖法諕朕?!?/span>
二禬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(shí)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(shí)。 ⒊ ?動(dòng)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禬 | guì | 礻 | 17畫 | 基本字義 禬 guì(ㄍㄨㄟˋ) ⒈ ?古代為消災(zāi)除病而舉行的祭祀:“掌以時(shí)招梗禬禳之事,以除疾殃。” ⒉ ?古代諸侯會聚財(cái)物接濟(jì)盟國:“以禬禮哀圍敗。” ⒊ ?古代諸侯接濟(jì)盟國的財(cái)物:“致禬以補(bǔ)諸侯之災(zāi)?!?統(tǒng)一碼 禬字UNICODE編碼U+79AC,10進(jìn)制: 31148,UTF-32: 000079AC,UTF-8: E7 A6 AC。 禬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 |
二 | èr | 二 | 2畫 | 基本字義 二 èr(ㄦˋ) ⒈ ?數(shù)名:一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貳”代)。 ⒉ ?雙,比:獨(dú)一無二。 ⒊ ?兩樣,別的:二話。不二價(jià)。 異體字 弍 貳 漢英互譯 twain、two 相關(guān)字詞 兩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wo; twice |
二禬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二禬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