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國
- 拼音fāng guó
- 注音ㄈㄤ ㄍㄨㄛˊ
- 繁體方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方國[ fāng guó ]
⒈ ?四方諸侯之國;四鄰之國。
⒉ ?泛指天下,國家。
⒊ ?指四方州郡。
引證解釋
⒈ ?四方諸侯之國;四鄰之國。
引《詩·大雅·大明》:“厥德不回,以受方國?!?br />鄭玄 箋:“方國,四方來附者?!?br />《宋書·蠻夷傳·師子國》:“四海之外,無往不伏,方國諸王,莫不遣信奉獻(xiàn),以表歸德之誠?!?/span>
⒉ ?泛指天下,國家。
引唐 韓愈 《順宗實(shí)錄五》:“惟皇天祐命烈祖,誕受方國?!?/span>
⒊ ?指四方州郡。 《后漢書·胡廣傳》:“臣等竊以為 廣 在尚書,劬勞日久,后母年老,既蒙簡照,宜試職千里,匡寧方國。 陳留 近郡。今太守任缺。
引廣 才略深茂,堪能撥煩,愿以參選?!?br />宋 蘇軾 《賜新除翰林學(xué)士許將赴闕詔》:“出殿方國,則脩儒術(shù)以飾吏事;入備顧問,則酌民言以廣上聽?!?/span>
國語辭典
方國[ fāng guó ]
⒈ ?四方諸侯之國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大明》:「厥德不回,以受方國?!?/span>
方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國 | guó | 囗 | 8畫 | 基本字義 國(國) guó(ㄍㄨㄛˊ) ⒈ ?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(quán)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(zhì)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(xiàn)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(jì),如“共商國國”)。 ⒉ ?特指中國的:國產(chǎn)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 yuè ㄩㄝˋ )。國藥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? ? 漢英互譯 |
方 | fāng | 方 | 4畫 | 基本字義 方 fāng(ㄈㄤ) ⒈ ?四個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方形的立體;正方形.長方形 ⒉ ?數(shù)學(xué)上指某數(shù)自乘的積:方根。平方。開方。 ⒊ ?人的品行端正:方正。方直。 ⒋ ?一邊或一面:方向。方面。 ⒌ ?地區(qū),地域:地方。方志。方言。方物。方圓。方隅(邊疆)。方輿(指領(lǐng)域,亦指大地)。 ⒍ ?辦法,做法,技巧:方式。方法。教導(dǎo)有方。貽笑大方。 ⒎ ?種,類:變幻無方。儀態(tài)萬方。 ⒏ ?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 |
方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方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