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明
- 拼音fāng míng
- 注音ㄈㄤ ㄇ一ㄥ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方明[ fāng míng ]
⒈ ?上下四方神明之象。木制,方四尺,設(shè)六色六玉。古代諸侯朝見天子、會(huì)盟或天子祭祀時(shí)所置。
⒉ ?傳說中人名。
引證解釋
⒈ ?上下四方神明之象。木制,方四尺,設(shè)六色六玉。古代諸侯朝見天子、會(huì)盟或天子祭祀時(shí)所置。
引《儀禮·覲禮》:“諸侯覲于天子,為宮方三百步,四門,壇十有二尋,深四尺,加方明于其上。方明者,木也,方四尺。設(shè)六色,東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玄,下黃。設(shè)六玉,上圭,下璧,南方璋,西方琥,北方璜,東方圭?!?br />鄭玄 注:“方明者,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。”
賈公彥 疏:“謂合木為上下四方,故名方;此則神明之象,故名明。此 鄭 解得名方明神之義也。”
胡培翚 正義:“方明,以方四尺之木為之,上下四方,共有六面。設(shè)六色者,每面各設(shè)一色,以象其神。設(shè)六玉者,每面各設(shè)一玉,以為之飾。”
《漢書·律歷志下》:“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,故《書序》曰:‘ 成湯 既沒, 太甲 元年,使 伊尹 作《伊訓(xùn)》?!兑劣?xùn)》篇曰:‘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, 伊尹 祀于先王,誕資有牧方明?!噪m有 成湯、太丁、外丙 之服,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,是朔旦冬至之歲也?!?/span>
⒉ ?傳說中人名。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方明[ fāng míng ]
⒈ ?四方神明的像。
引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祝盟》:「骍毛白馬,珠盤玉敦,陳辭乎方明之下,祝告于神明者也?!?/span>
方明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明 | míng | 日 | 8畫 | 基本字義 明 míng(ㄇ一ㄥˊ) ⒈ ?亮,與“暗”相對(duì):明亮。明媚。明凈。明鑒(a.明鏡;b.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;c.明察)。明滅。明眸。明艷。明星。明珠暗投(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(tuán)伙,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(shí))。 ⒉ ?清楚:明白。明顯。明晰。明了。明確。明朗。 ⒊ ?懂得,了解:明哲保身。不明事理。深明大義。 ⒋ ?公開,不隱蔽:明說。明講。明處。 ⒌ ?能夠看清事物:明察秋毫。耳聰目明。眼明手快。 ⒍ |
方 | fāng | 方 | 4畫 | 基本字義 方 fāng(ㄈㄤ) ⒈ ?四個(gè)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(gè)面都是方形的立體;正方形.長(zhǎng)方形 ⒉ ?數(shù)學(xué)上指某數(shù)自乘的積:方根。平方。開方。 ⒊ ?人的品行端正:方正。方直。 ⒋ ?一邊或一面:方向。方面。 ⒌ ?地區(qū),地域:地方。方志。方言。方物。方圓。方隅(邊疆)。方輿(指領(lǐng)域,亦指大地)。 ⒍ ?辦法,做法,技巧:方式。方法。教導(dǎo)有方。貽笑大方。 ⒎ ?種,類:變幻無方。儀態(tài)萬方。 ⒏ ?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 |
方明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方明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