燔黍捭豚
- 拼音fán shǔ bǎi tún
- 注音ㄈㄢˊ ㄕㄨˇ ㄅㄞˇ ㄊㄨㄣ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燔黍捭豚[ fán shǔ bǎi tún ]
⒈ ?指上古烹飪用具出現(xiàn)前對(duì)食物的簡(jiǎn)單加工情況。捭,撕裂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上古烹飪用具出現(xiàn)前對(duì)食物的簡(jiǎn)單加工情況。捭,撕裂。
引《禮記·禮運(yùn)》:“夫禮之初,始諸飲食,其燔黍捭豚,污尊而抔飲?!?br />鄭玄 注:“中古未有釜、甑,釋米捭肉,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耳?!?br />孔穎達(dá) 疏:“燔黍者,以水洮釋黍米,加於燒石之上而燔之。捭豚者,捭析豚肉,加於燒石之上而熟之。”
朱彬 訓(xùn)纂引 段玉裁 曰:“擘豚,謂手裂豚肉也?!?br />亦作“燔黍擘豚”。 《孔子家語(yǔ)·問禮》:“太古之時(shí),燔黍擘豚,污罇抔飲?!?/span>
燔黍捭豚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豚 | tún | 豕 | 11畫 | 基本字義 豚 tún(ㄊㄨㄣˊ) ⒈ ?〔豚鼠〕哺乳動(dòng)物,亦稱“荷蘭豬”、“天竺鼠”。 ⒉ ?小豬,亦泛指豬:豚肩。豚蹄。豚兒(謙稱自己的兒子)。 異體字 腞 逐 豘 肫 ? 漢英互譯 pig 造字法 形聲:從月、豕聲 English small pig, suckling pig; suffle |
黍 | shǔ | 黍 | 12畫 | 基本字義 黍 shǔ(ㄕㄨˇ) ⒈ ?〔黍子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葉線形,子實(shí)淡黃色,去皮后稱黃米,比小米稍大,煮熟后有黏性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millet 造字法 形聲:從禾、雨聲 English glutinous millet; KangXi radical number 202 |
燔 | fán | 火 | 16畫 | 基本字義 燔 fán(ㄈㄢˊ) ⒈ ?焚燒:“燔詩(shī)書而明法度”。 ⒉ ?烤肉使熟:燔肉。 異體字 焚 造字法 形聲:從火、番聲 English to roast; to burn |
捭 | bǎi | 扌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捭 bǎi(ㄅㄞˇ) ⒈ ?兩手左右旁擊。 ⒉ ?分開:捭闔(指用手段分化或拉攏)。 異體字 ? 擺 造字法 形聲:從扌,卑聲 English to open; to spread out |
燔黍捭豚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燔黍捭豚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