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帖
- 拼音fǎ tiè
- 注音ㄈㄚˇ ㄊ一ㄝ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法帖[ fǎ tiè ]
⒈ ?名家書法的范本。寺廟主持所出的文書、信函。
引證解釋
⒈ ?名家書法的范本。
引宋 曹士冕 《法帖譜系·雜說上》:“太宗皇帝 時,嘗遣使購募前賢真蹟,集為法帖十卷,鏤板而藏之?!?br />明 張居正 《擬日講儀注疏》:“或看字體法帖,隨意寫字一幅,不拘多少?!?br />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《二王帖》:乃 南宋 丹陽 許開 所刻,世不多見,所傳皆 吳江 重刻本也。前有 右軍、大令 像,取諸法帖中二 王 書,鉤摹上石,而逐帖釋文於后?!?/span>
⒉ ?寺廟主持所出的文書、信函。
引《水滸傳》第六回:“師兄多時不曾有法帖來?!?br />《水滸傳》第六回:“次早, 清長老 陞法座,押了法帖,委 智深 管菜園?!?/span>
國語辭典
法帖[ fǎ tiè ]
⒈ ?供人臨摹或欣賞的名人書法拓印本。
引《法帖譜系·雜說上·劉丞相私第本》:「劉丞相既刻法帖于郡齋,復(fù)依仿前本,刻石十卷,以歸私第?!?br />《儒林外史·第五五回》:「他的字寫的最好,卻又不肯學(xué)古人的法帖?!?/span>
⒉ ?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書簡。
引《水滸傳·第六回》:「清長老道:『好,好。師兄多時不曾有法帖來?!弧?/span>
法帖[ fǎ tiè ]
⒈ ?供人臨摹或欣賞的名人書法拓印本。
引《法帖譜系·雜說上·劉丞相私第本》:「劉丞相既刻法帖于郡齋,復(fù)依仿前本,刻石十卷,以歸私第?!?br />《儒林外史·第五五回》:「他的字寫的最好,卻又不肯學(xué)古人的法帖?!?/span>
⒉ ?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書簡。
引《水滸傳·第六回》:「清長老道:『好,好。師兄多時不曾有法帖來?!弧?/span>
法帖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帖 | tiè tiě tiē | 巾 | 8畫 | 基本字義 帖 tiè(ㄊ一ㄝˋ) ⒈ ?學(xué)習(xí)寫字時摹仿的樣本:碑帖。字帖。畫帖。 其他字義 帖 tiě(ㄊ一ㄝˇ) ⒈ ?便條:字帖兒。 ⒉ ?邀請客人的紙片:帖子。請?zhí)?⒊ ?寫著生辰八字的紙片:庚帖。換帖。 ⒋ ?量詞,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干味湯藥:一帖中藥。 其他字義 帖 tiē(ㄊ一ㄝ) ⒈ ?妥適:妥帖。安帖。 ⒉ ?順從,馴服:服帖。俯首帖耳。 ⒊ ?姓。 漢英互譯 a book containing models of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for learners to copy、card、invitation、note、obedi |
法 | fǎ | 氵 | 8畫 | 基本字義 法 fǎ(ㄈㄚˇ) ⒈ ?體現(xiàn)統(tǒng)治階段的意志,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(guī)則:法辦。法典。法官。法規(guī)。法律。法令。法定。法場。法理。法紀。法盲。法人(“自然人”的對稱。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,享有民事權(quán)利和承擔(dān)法律義務(wù)的社會組織)。法制。法治。犯法。守法。合法。憲法(國家的根本大法)。政法。奉公守法。逍遙法外。 ⒉ ?處理事物的手段:辦法。設(shè)法。手法。寫法。 ⒊ ?仿效:效法。 |
法帖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法帖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