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族
- 拼音gōng zú
- 注音ㄍㄨㄥ ㄗㄨ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公族[ gōng zú ]
⒈ ?諸侯或君王的同族。
⒉ ?指公族大夫。
引證解釋
⒈ ?諸侯或君王的同族。
引《詩·魏風(fēng)·汾沮洳》:“殊異乎公族?!?br />毛 傳:“公族,公屬?!?br />鄭玄 箋:“公族,主君同姓昭穆也?!?br />《漢書·劉歆傳》:“排擯宗室,孤弱公族,其有智能者,尤非毀而不進(jìn)。”
《隋書·嗣王集傳》:“帝不忍加誅,乃下詔曰:‘……雖復(fù)王法無私,恩從義斷,但法隱公族,禮有親親?!?br />《明史·鎮(zhèn)平王有爌傳》:“﹝ 朱有爌 ﹞又採歷代公族賢者,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,作《賢王傳》若干卷。”
章炳麟 《秦政記》:“六國公族散處閭巷之間, 秦 以守法,不假以虛惠結(jié)人,公族之欲復(fù)其宗廟,情也?!?/span>
⒉ ?指公族大夫。
引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自是 晉 無公族。”
杜預(yù) 注:“無公子,故廢公族之官?!?/span>
國語辭典
公族[ gōng zú ]
⒈ ?諸侯的同族。
引《文選·曹冏·六代論》:「臣聞公族者,國之枝葉,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蔭。」
⒉ ?復(fù)姓。如漢代有公族進(jìn)階。
德語Gongzu (Eig, Fam)?
公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族 | zú | 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族 zú(ㄗㄨˊ) ⒈ ?親屬,泛指同姓之親:族規(guī)。族長。家族。 ⒉ ?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:種族。 ⒊ ?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(wěn)定共同體,他們有共同的語言、經(jīng)濟(jì)生活以及表現(xiàn)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(zhì):民族。 ⒋ ?聚居而有血統(tǒng)關(guān)系的人群的統(tǒng)稱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 ⒌ ?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:芳香族。 ⒍ ?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親、妻家的人都?xì)⑺溃鹤鍦纭?⒎ ?聚合,集中:云 |
公 | gōng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公 gōng(ㄍㄨㄥ) ⒈ ?正直無私,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無私。 ⒉ ?共同的,大家承認(rèn)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 ⒊ ?國家,社會,大眾:公共。公安(社會整體的治安)。公眾。公民。公論(公眾的評論)。 ⒋ ?讓大家知道:公開。公報。公然。 ⒌ ?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國周代指“太師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?!?;西漢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 ⒍ ?敬辭,尊稱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諸公 |
公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公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