號令
詞語解釋
號令[ hào lìng ]
⒈ ?指揮部隊(duì)軍事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的統(tǒng)稱。
例以出號令?!妒酚洝でZ生列傳》
愬軍號令?!顿Y治通鑒·唐紀(jì)》
傳號令以誅奸賊。——清·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
發(fā)布號令。
英order;
⒉ ?傳呼命令。古代以傳叫之法發(fā)布命令,故稱號令。
例號令召三老?!妒酚洝り惿媸兰摇?br />號令明肅。——清·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號令三軍。
英verbal command;
引證解釋
⒈ ?號召;發(fā)布命令。
引《詩·齊風(fēng)·東方未明序》:“朝廷興居無節(jié),號令不時(shí)?!?br />《國語·越語上》:“越王 句踐 棲於 會稽 之上,乃號令於三軍。”
唐 韓愈 《論捕賊行賞表》:“所宜大明約束,使信在言前,號令指麾,以圖功利。”
明 李贄 《藏書·儒臣傳·劉向》:“李生 曰:‘……蓋是時(shí) 周 室既衰,天子不能操禮樂征伐之權(quán),以號令諸侯?!?/span>
⒉ ?發(fā)布的號召或命令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是月也,申嚴(yán)號令?!?br />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入則與王圖議國事,以出號令?!?br />楊朔 《走進(jìn)太陽里去》:“隊(duì)伍黃昏出發(fā),走到半夜,漸漸接近了鐵路,忽然從前頭悄悄傳來一聲緊急的號令,人馬一齊伏到地上去。”
⒊ ?將犯人行刑以示眾。
引《元典章·工部二·船只》:“如有違犯之人,捉挐到官,取問是實(shí),定將犯人對眾號令,嚴(yán)行斷罪?!?br />《水滸傳》第一一六回:“宋江 令討放砲火種,吹起燈來看時(shí),上面寫道:‘ 宋江 早晚也號令在此處!’”
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五九回:“厲公 重賞甲士,將三 郤 尸首,號令朝門,三日,方聽改葬?!?/span>
國語辭典
號令[ hào lìng ]
⒈ ?傳呼命令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三五回》:「總兵號令一聲,那些兵一 齊渡過河去了?!?/span>
例如:「號令三軍」。
⒉ ?傳呼的命令。
引《三國演義·第一〇〇回》:「既令進(jìn)兵,今又教休進(jìn),何其號令不明!」
近命令 號召
⒊ ?發(fā)號施令的政權(quán)。
引《史記·卷一六·秦楚之際月表》:「初作難,發(fā)于陳涉;虐戾滅秦,自項(xiàng)氏;撥亂誅暴,平定海內(nèi),卒踐帝祚,成于漢家。五年之閑,號令三嬗?!?/span>
號令[ hào ling ]
⒈ ?將犯人捆綁游街示眾。
引《水滸傳·第五一回》:「立等知縣差人,把雷橫捉拿到官。當(dāng)廳責(zé)打,取了招狀,將具枷來枷了,押出去號令示眾?!?br />《三國演義·第九回》:「王允命縛赴市曹斬之,又將董卓尸首,號令通衢。」
號令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令 | líng lǐng lìng | 人 | 5畫 | 基本字義 令 líng(ㄌ一ㄥˊ) ⒈ ?〔令狐〕a.古地名,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;b.復(fù)姓。 其他字義 令 lǐng(ㄌ一ㄥˇ) ⒈ ?量詞,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。 其他字義 令 lìng(ㄌ一ㄥˋ) ⒈ ?上級對下級的指示:命令。法令。朝( zhāo )令夕改。 ⒉ ?古代官名:縣令。令尹。尚書令。 ⒊ ?使,使得:令人興奮。 ⒋ ?時(shí)節(jié):時(shí)令。節(jié)令。 ⒌ ?美好,善:令名。令辰。令聞(好名聲)。 ⒍ ?敬辭,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(guān)系的人:令尊。 |
號 | hào háo | 口 | 5畫 | 基本字義 號(號) hào(ㄏㄠˋ) ⒈ ?名稱:國號。年號。字號。 ⒉ ?舊指名和字以外的別號:如“李白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”。 ⒊ ?記號,標(biāo)志:信號。暗號。 ⒋ ?排定的次序或等級:編號。號碼。 ⒌ ?揚(yáng)言,宣稱:號稱。項(xiàng)羽兵四十萬,號百萬。 ⒍ ?指某種人員:病號。傷號。 ⒎ ?標(biāo)上記號:號房子。把這件東西號上。 ⒏ ?號令,命令:發(fā)號施號令。號召。 ⒐ ?軍隊(duì)或樂隊(duì)里所用的西式喇叭:吹號。號兵。 ⒑ ?量詞,用于人數(shù):昨天去了幾十 |
號令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