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韻
- 拼音hé yùn
- 注音ㄏㄜˊ ㄩㄣˋ
- 繁體和韻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和韻[ hé yùn ]
⒈ ?謂文雅而有風度。指句中音調(diào)和諧,句末韻腳相協(xié)。謂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文雅而有風度。
引《南史·王訓傳》:“眉目疎朗,舉動和韻?!?br />宋 何薳 《春渚紀聞·有道之器》:“彥回 風流和韻,施之燕閒,故是佳士。”
⒉ ?指句中音調(diào)和諧,句末韻腳相葉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吟詠滋味,流於字句。氣力窮於和韻。異音相從謂之和,同聲相應謂之韻。”
范文瀾 注:“異音相從謂之和,指句內(nèi)雙聲疊韻及平仄之和調(diào);同聲相應謂之韻,指句末所用之韻。”
⒊ ?謂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。
引宋 張表臣 《珊瑚鉤詩話》卷一:“前人作詩,未始和韻。自 唐 白樂天 為 杭州 刺史, 元微之 為 浙東 觀察,往來置郵筒倡和,始依韻,而多至千言,少或百數(shù)十言,篇章甚富?!?br />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“余作詩,雅不喜疊韻,和韻,及用古人韻?!?br />清 梅曾亮 《<柏枧山房詩集>自序》:“疊韻之巧,盛于 蘇 黃 ;和韻之風,流于 元 白。”
國語辭典
和韻[ hè yùn ]
⒈ ?古代贈答詩中,依仿他人詩的韻腳,甚至次第,作詩回贈。其中分有依韻、次韻、用韻三種方式。
引清·徐師曾《詩體明辯序說·卷一四·和韻詩》:「按和韻詩有三體:一曰依韻,謂同在一韻中而不去用其字也;二曰次韻,謂和其原韻而先后次第皆因之也;三曰用韻,謂有其韻而先后不必次也。」
和韻[ hé yùn ]
⒈ ?為文作詩,講求句中音調(diào)或句末韻腳和諧,稱為「和韻」。
引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「是以聲畫妍蚩,寄在吟詠,吟詠滋味,流于字句,氣力窮于和韻。異音相從謂之和,同聲相應謂之韻?!?/span>
和韻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韻 | yùn | 音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韻 yùn(ㄩㄣˋ) ⒈ ?漢語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,即聲母以外的部分,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,稱“韻母”。如t幔睿緄腦夏甘恰搬ng”,hu幔睿緄腦夏甘恰埃踽ng”:韻文(有韻律節(jié)奏的文學體裁,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,包括詩、詞、歌、賦等。區(qū)別于“散文”)。押韻。韻腹(韻母中主要元音)。韻腳(韻文句末押韻的字)。韻律(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(guī)則)。 ⒉ ?和諧而有節(jié)奏的:韻白。琴韻悠揚。 ⒊ ? |
和 | hé hè huó huò hú | 口 | 8畫 | 基本字義 和 hé(ㄏㄜˊ) ⒈ ?相安,諧調(diào):和美。和睦。和諧。和聲。和合(a.和諧;b.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兩個神)。和衷共濟。 ⒉ ?平靜:溫和。祥和。和平。和氣。和悅。和煦?;蒿L和暢。 ⒊ ?平息爭端:講和。和約。和議。和親。 ⒋ ?數(shù)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(shù):二加二的和是四。 ⒌ ?連帶:和盤托出(完全說出來)。和衣而臥。 ⒍ ?連詞,跟,同:我和老師打球。 ⒎ ?介詞,向,對:我和老師請教。 ⒏ ?指日本國:和服(日本式服 |
和韻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和韻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