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文館
- 拼音hóng wén guǎn
- 注音ㄏㄨㄥˊ ㄨㄣˊ ㄍㄨㄢˇ
- 繁體弘文館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弘文館[ hóng wén guǎn ]
⒈ ?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置修文館于門下省。九年,太宗即位,改名弘文館。聚書二十馀萬卷。置學士,掌校正圖籍,教授生徒;遇朝有制度沿革、禮儀輕重時,得與參議。置校書郎,掌校理典籍,刊正錯謬。設館主一人,總領館務。學生數十名,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,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。唐中宗神龍元年(公元705年)避太子李弘名,改曰昭文館。玄宗開元七年(公元719年)仍改弘文館。因學生出身貴族,不專經業(yè),開元以后,令依國子監(jiān)生例考試,惟帖經減半。明初亦設弘文館,不久即廢。宣德間,復建弘文閣,不久并入文淵閣。
引證解釋
⒈ ?唐 武德 四年(公元621年)置修文館于門下省。九年, 太宗 即位,改名弘文館。聚書二十馀萬卷。置學士,掌校正圖籍,教授生徒;遇朝有制度沿革、禮儀輕重時,得與參議。置校書郎,掌校理典籍,刊正錯謬。設館主一人,總領館務。學生數十名,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,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。 唐中宗 神龍 元年(公元705年)避太子 李弘 名,改曰昭文館。 玄宗 開元 七年(公元719年)仍改弘文館。因學生出身貴族,不專經業(yè), 開元 以后,令依國子監(jiān)生例考試,惟帖經減半。 明 初亦設弘文館,不久即廢。 宣德 間,復建弘文閣,不久并入文淵閣。
國語辭典
弘文館[ hóng wén guǎn ]
⒈ ?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館,詳設正學士、講經博士、校書等官,后改稱為「弘文館」,又改稱為「昭文館」。以他官兼充學士,以給事中一人判館事。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館大學士,自設集賢院以后,昭文館之任漸輕,然其制至宋不廢。
弘文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文 | wén | 文 | 4畫 | 基本字義 文 wén(ㄨㄣˊ) ⒈ ?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:燦若文錦。 ⒉ ?刺畫花紋:文身。 ⒊ ?記錄語言的符號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辭。 ⒋ ?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:文憑。文藝。文體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獻(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)。文采(a.文辭、文藝方面的才華;b.錯雜艷麗的色彩)。 ⒌ ?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:文化。文物。 ⒍ ?自然界的某些現象:天文。水文。 ⒎ ?舊時指禮節(jié)儀式:虛文。繁文縟節(jié)(過多的 |
弘 | hóng | 弓 | 5畫 | 基本字義 弘 hóng(ㄏㄨㄥˊ) ⒈ ?大(現多用“宏”):弘愿。弘圖。弘業(yè)。弘謀。恢弘(a.寬闊、廣大,如“氣度弘弘”;b.發(fā)揚,如“弘弘士氣”。亦作“恢宏”)。 ⒉ ?擴充,光大:弘揚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弓、厶聲 English enlarge, expand; liberal, great |
館 | guǎn | 饣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館(館) guǎn(ㄍㄨㄢˇ) ⒈ ?招待賓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:賓館。旅館。館舍。 ⒉ ?一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外交人員常駐的住所:大使館。領事館。 ⒊ ?某些服務性商店的名稱:茶館。照相館。 ⒋ ?一些文化工作場所:報館。博物館。文化館。館藏。 ⒌ ?舊時指教學的地方:家館。蒙館。坐館。 異體字 館 舘 漢英互譯 a place for cultural or sports activities、accommodation for guests、embassy、shop 造字法 形聲:從饣、官聲 English public building |
弘文館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弘文館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