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土
- 拼音huáng tǔ
- 注音ㄏㄨㄤˊ ㄊㄨˇ
- 繁體黃土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黃土[ huáng tǔ ]
⒈ ?不成層的壚坶沉積物,其顆粒大小介于粘土與細砂之間,呈淺黃色或黃褐色,廣泛分布于北美、歐洲和亞洲,現(xiàn)在一般認為主要是由風(fēng)沉積的,常為鈣質(zhì)并往往含貝殼、骨骼和哺乳動物的牙齒以及碳酸鈣結(jié)核,有時也含氧化鐵結(jié)核而形成可大量貯水的優(yōu)質(zhì)土壤。
英loess; yellow earth;
引證解釋
⒈ ?土壤的一種。砂粒、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的混合物,淺黃或黃褐色,內(nèi)部空隙較大,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。土質(zhì)肥沃。我國西北部是世界有名的黃土地帶,土層厚度可達二三百米。
引《史記·三王世家》:“封於北方者取黑土,封於上方者取黃土?!?br />宋 蘇軾 《白鶴山新居鑿井四十尺遇磐石石盡乃得泉》詩:“今朝僮僕喜,黃土復(fù)可摶。”
⒉ ?指墳?zāi)埂?/p>
引宋 梅堯臣 《和韻三和戲示》:“莫計暄寒與風(fēng)雪,古來黃土 北邙 堆?!?br />元 楊果 《摸魚兒·同遺山賦雁丘》詞:“待細讀悲歌,滿傾清淚,為爾酹黃土。”
清 陳維崧 《賀新郎·汝州月夜被酒感懷董二》詞:“明月也知千里共,炤盡 秦 樓 楚 戍,應(yīng)漸到故人黃土?!?br />巴金 《愛爾克的燈光》:“許多可愛的生命葬入黃土?!?/span>
國語辭典
黃土[ huáng tǔ ]
⒈ ?一種疏松、粉砂質(zhì)的黃色土狀沉積物。礦物成分多為石英、長石和碳酸鹽類。多孔隙,干燥時堅實,遇水易散,抗蝕性弱。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緯度干旱、半干旱地區(qū)。
黃土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土 | tǔ | 土 | 3畫 | 基本字義 土 tǔ(ㄊㄨˇ) ⒈ ?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黃土。 ⒉ ?疆域:國土。領(lǐng)土。 ⒊ ?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 ⒋ ?民間生產(chǎn)的(區(qū)別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間流傳的藥方,亦稱“偏方”)。 ⒌ ?不合潮流:土氣。 ⒍ ?未熬制的鴉片:煙土。 ⒎ ?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。 ⒏ ?中國少數(shù)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?。和磷?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圡 社 漢英互譯 dust、earth、ground、homemade、land、local、soil、unrefined 相關(guān)字詞 洋 造字法 象形:像土塊 |
黃 | huáng | 黃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黃 huáng(ㄏㄨㄤˊ) ⒈ ?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顏色:黃色。黃昏。牛黃。黃澄澄。信口雌黃。 ⒉ ?特指中國黃河:黃災(zāi)。治黃。黃泛區(qū)。 ⒊ ?指“黃帝”(即“軒轅氏”,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(lǐng)):黃老(黃帝和老子)。炎黃子孫。 ⒋ ?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(xiàn):事情黃了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黃 漢英互譯 primary colors 造字法 象形:像蝗蟲形 English yellow; surname |
黃土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黃土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