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皴
- 拼音hú cūn
- 注音ㄏㄨˊ ㄘㄨ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皴[ hú cūn ]
⒈ ?牛頷下松弛有皺紋的皮。
引證解釋
⒈ ?牛頷下松弛有皺紋的皮。
引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十:“楊樸 處士詩云:‘數(shù)箇胡皴徹骨乾,一壺村酒膠牙酸?!赌铣侣劇芬嘣疲骸粯G氈根數(shù)十皴,盤中猶自有紅鱗?!恢鍨楹挝铮墒秋烉D之屬。”
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續(xù)稿·辯證·皴》:“殊不知胡皴乃牛頷下之垂皮,對之酸酒, 楊 言其味之惡也。”
胡皴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皴 | cūn | 皮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皴 cūn(ㄘㄨㄣ) ⒈ ?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干裂:皴裂。皴理(裂紋)。 ⒉ ?皮膚上積存的泥垢和脫落的表皮:手上全是皴。 ⒊ ?中國畫技法之一,涂出物體紋理或陰陽向背:皴法。皴筆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皮、聲 English chapped, cracked |
胡皴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皴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