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豆
- 拼音hú dòu
- 注音ㄏㄨˊ ㄉㄡ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豆[ hú dòu ]
⒈ ?蠶豆的別名。古時豌豆亦別稱“胡豆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蠶豆的別名。
引艾蕪 《人生哲學的一課》:“這時我的欲望并不大,吃三個燒餅或者一堆干胡豆,盡夠了?!?/span>
⒉ ?古時豌豆亦別稱“胡豆”。
引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穀三·豌豆》:“胡豆,豌豆也?!?br />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穀三·蠶豆》:“此豆種亦自西胡來,雖與豌豆同名,同時種,而形性迥別。 《太平御覽》云:張騫 使外國,得胡豆種歸。指此也。今 蜀 人呼此為胡豆,而豌豆不復名胡豆矣?!?/span>
國語辭典
胡豆[ hú dòu ]
⒈ ?植物名。蝶形花科木藍屬,亞灌木,嫩者如草本植物。出于胡戎,故稱為「胡豆」。莖高三十至六十公分,奇數(shù)羽狀復葉。夏日,開紅花或白花;花冠呈蝶形。生莢果,細長無節(jié)。
⒉ ?豇豆的別名。參見「豇豆」條。
⒊ ?蠶豆的別名。參見「蠶豆」條。
⒋ ?豌豆的別名。參見「豌豆」條。
英語broad bean (Vicia faba)?, fava bean, also written 蠶豆|蠶豆[can2 dou4]
德語Indigostrauchart (Indigofera incarnata)? (S, Ess)?
法語fève
胡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豆 | dòu | 豆 | 7畫 | 基本字義 豆 dòu(ㄉㄡˋ) ⒈ ?雙子葉植物的一科,木本、草本植物都有,如“紫檀”、“槐樹”、“黃豆”、“綠豆”、“紅豆”、“豌豆”、“落花生”等,日常統(tǒng)稱豆類植物,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:豆科。豆子。豆莢(豆角兒)。豆?jié){。豆綠。煮豆燃萁。目光如豆。 ⒉ ?形狀像豆粒的東西:土豆兒。 ⒊ ?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,形狀像高腳盤:俎豆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痘 ? 梪 荳 漢英互譯 bean、legumina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beans, peas; bean-shaped |
胡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