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不思
- 拼音huǒ bù sī
- 注音ㄏㄨㄛˇ ㄅㄨˋ ㄙ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火不思[ huǒ bù sī ]
⒈ ?突厥語qobuz的音譯。一種弦樂器。約宋元時(shí)傳入內(nèi)地。形似琵琶,但頸細(xì),槽有棱角,與琵琶又有不同。
引證解釋
⒈ ?突厥語qobuz的音譯。一種弦樂器。約 宋 元 時(shí)傳入內(nèi)地。形似琵琶,但頸細(xì),槽有棱角,與琵琶又有不同。參閱 林謙三 《東亞樂器考·關(guān)于火不思(渾不似)》。
引《元史·禮樂志五》:“火不思,制如琵琶,直頸,無品,有小槽,圓腹如半瓶榼,以皮為面,四絃皮絣,同一孤柱?!?br />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火不思》:“琵琶直頸者, 宋 以來謂之‘火不思’。 俞玉吾 《席上腐談》云:‘渾撥四’形較琵琶小,胡人改造琵琶, 昭君 笑曰:‘渾不似也?!笞F為‘渾撥四’。案‘火不思’、‘渾撥四’皆單字還音,非有改造不似義。 《長(zhǎng)安客話》謂之‘胡撥思’…… 唐 人猶有直頸琵琶、曲頸琵琶之名, 宋 元 始以直頸者名‘火不思’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火不思[ huǒ bù sī ]
⒈ ?樂器名。一種撥彈樂器。為土耳其語 qobuz的音譯。形似琵琶,直頸,槽有棱角。約于宋元時(shí)由波斯傳入我國(guó)。
引《元史·卷七一·禮樂志五》:「火不思,制如琵琶,直頸,無品,有小槽,圓腹如半瓶榼,以皮為面,四弦,皮絣同一孤柱?!?/span>
火不思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思 | sī sāi | 心 | 9畫 | 基本字義 思 sī(ㄙ) ⒈ ?想,考慮,動(dòng)腦筋:思想(a.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(shí)中經(jīng)過思維活動(dòng)而產(chǎn)生的結(jié)果;b.想法,念頭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維。沉思。尋思。見異思遷。 ⒉ ?想念,掛念:思念。思戀。相思。 ⒊ ?想法:思緒。思致(新穎獨(dú)到的構(gòu)思、意趣)。構(gòu)思。 ⒋ ?姓。 其他字義 思 sāi(ㄙㄞ) ⒈ ?〔于思〕多胡須的樣子,如“自捋頷下,則思思者如故矣”。 異體字 ? 恖 楒 漢英互譯 consider、long for、think、think of、th |
火 | huǒ | 火 | 4畫 | 基本字義 火 huǒ(ㄏㄨㄛˇ) ⒈ ?燃燒,物質(zhì)燃燒時(shí)所發(fā)出的光和焰:火力?;馉T?;鹪??;鹧妗熁稹;鹬腥±酰ㄓ鳛閯e人冒險(xiǎn)出力,而自己吃虧上當(dāng),毫無所獲)。 ⒉ ?緊急:火速。十萬火急。 ⒊ ?指槍炮彈藥等:火藥?;鹋凇?⒋ ?發(fā)怒,怒氣:火暴?;鹦浴?⒌ ?中醫(yī)指發(fā)炎、紅腫、煩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 ⒍ ?形容紅色的:火紅。火腿。 ⒎ ?古代軍隊(duì)組織,一火十個(gè)人。 ⒏ ?姓。 異體字 夥 灬 煷 漢英互譯 ammunition、anger、fire、urge |
不 | bù fǒu | 一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不 bù(ㄅㄨˋ) ⒈ ?副詞。 ⒉ ?用在動(dòng)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(xué)無術(shù)。不速之客。 ⒊ ?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 ⒋ ?用在句末表疑問:他現(xiàn)在身體好不? 其他字義 不 fǒu(ㄈㄡˇ) ⒈ ?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 異體字 否 柎 漢英互譯 no、not 相關(guān)字詞 沒有 造字法 象形 |
火不思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火不思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