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民
- 拼音jī mín
- 注音ㄐ一 ㄇ一ㄣˊ
- 繁體饑民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饑民[ jī mín ]
⒈ ?在饑荒中挨餓的人們。
英refugees of famine; starving masses;
引證解釋
⒈ ?荒年無食之民。飢,通“饑”。
引《后漢書·袁術(shù)傳》:“加天旱歲荒,士民凍餒, 江 淮 閒相食殆盡。時 舒仲應(yīng) 為 術(shù) 沛 相, 術(shù) 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, 仲應(yīng) 悉散以給飢民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唐太宗貞觀二年》:“關(guān) 內(nèi)旱,飢民多賣子以接衣食?!?/span>
⒉ ?指挨餓的人。
引郭沫若 《北伐途次》二七:“和城內(nèi)費(fèi)了種種的交涉,在十月初頭,便有開城放出飢民的事?!?br />荒年無食之民。 《東觀漢記·鄧禹傳》:“今 長安 饑民,孰不延望?”
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魏裔介 亦請饑民轉(zhuǎn)徙,得入籍占田?!?/span>
國語辭典
饑民[ jī mín ]
⒈ ?因饑荒而缺乏食物的人民。
例如:「北非因長年干旱造成許多饑民餓死?!?/span>
饑民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民 | mín | 乛 | 5畫 | 基本字義 民 mín(ㄇ一ㄣˊ) ⒈ ?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:人民。民主。民國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國內(nèi)有國籍,享受法律上規(guī)定的公民權(quán)利并履行公民義務(wù)的人)。國民(具有國籍的人)。 ⒉ ?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 ⒊ ?勞動大眾的,非官方的:民間。民歌。民諺。民風(fēng)。民情。 ⒋ ?某族的人:漢民?;孛?。 ⒌ ?從事不同職業(yè)的人:農(nóng)民。漁民。 ⒍ ?非軍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 ⒎ ?同“苠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 相 |
饑 | jī | 饣 | 5畫 | 基本字義 饑(飢饑) jī(ㄐ一) ⒈ ?餓:饑餓。饑民。饑驅(qū)(舊指為衣食而奔走)。饑餐渴飲。饑寒交迫。饑不擇食(喻急需的時候顧不得細(xì)加選擇)。畫餅充饑。 ⒉ ?莊稼收成不好或沒有收成:饑荒。饑饉(災(zāi)荒)。 異體字 饑 飢 漢英互譯 be hungry、famine、starve 相關(guān)字詞 餓、飽 造字法 形聲:從饣、幾聲 English hunger, starving; hungry; a famine |
饑民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饑民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